警惕高倣假藥向農村傾銷
2012-01-05   作者:盛會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據《新華網》報道,近日,廣西南寧警方破獲一起特大生産、銷售假藥、假冒保健食品案,其中710個品種高倣冒假藥被查處,涉及金額高達4620萬元。根據調查,這些假藥大多在縣級以下的藥房出現,假藥制售者將目光瞄準了較為偏遠的農村地區……
  近年來,隨着食品藥品監管力度的加大,假冒偽劣食品尤其是藥品要想通過正規渠道進入城市藥店、醫院,已不那麼容易。於是一些不法廠家和經銷商便利用農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對假藥的防範、識別能力不強的弱點,紛紛轉移目標,把“黑手”伸向農村,嚴重威脅着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據了解,廣西此次查處的假藥“不僅品種繁多,而且部分倣冒水平很高,甚至連藥監部門工作人員也很難從外包裝上分辨出真假”。南寧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一位負責人介紹,查獲的“三金片”外包裝上防偽標識、國家批號等一應俱全,只有經過專業檢測機構鑒定才最終辨別其真實“身份”。由此可見,高倣假藥向農村傾銷,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農民的消費“軟肋”。農村窮,農民苦,信息來源相對閉塞,識假辨劣能力較差,在購買藥品時,價廉便成了他們的首選。殊不知,很多時候“價廉”的背後往往就是“質劣”。
  筆者以為,縱使農民朋友鑒別不了假藥,而對於藥店和相關執法職能部門來説,識別這些假藥其實十分容易。正如警方所説,即使在包裝等方面看不出來,因假藥的進價比市場價要低,也應能感覺出裏面有問題。只要對其資質和藥品的真假進行網上核實,就會真相大白,但很多藥店都沒有這麼做。因此,真正的問題在於執法監督部門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
  不論是城裏人還是鄉下人,其生存權和健康權益都同等重要。面對高倣假藥向農村傾銷愈演愈烈之勢,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千方百計阻止假藥對農村的“入侵”,不能總是等到出了傷人、死人大“新聞”,才轟轟烈烈地整治。
  當務之急,一是要完善法制,用法律規範生産者和經營者的行為,用重典伺候制假售假者,為農民這一群體正常消費保駕護航;二是要降低藥品價格,讓農民看得起病,吃得起藥;三是加大監管力度,把監管的重點向農村傾斜,並採取有效途徑向農民發布及時劣藥假藥“黑名單”,讓劣藥假藥沒有擴散、生存的空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藥監局曝光假藥 揭開“同仁堂”品牌亂象 2010-08-20
歐盟兩月內查獲3400萬片假藥 2009-12-08
河北建立17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打擊制售假藥 2009-07-07
甘肅查處假藥“宮頸癌疫苗” 2009-06-24
中國政府駁斥外媒“中國是假藥出口大國” 2009-05-27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