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坑農源於監管缺位
2012-01-04   作者:伍少安  來源:渤海早報
 
【字號
  黑龍江五常大米最高售價可達每斤199元,但是當地稻農賣給加工企業的收購價卻不足2元。記者採訪得知,每斤大米的加工成本約為0.2元,加工企業通過設置不合理訂單控制稻農壓制收購價,以致稻農和企業獲利懸殊。
  收購價不足2元,企業花0.2元加工成本,産品售價就可以高達199元,稻農與企業獲利懸殊,確實刺激了公眾的神經。但獲利懸殊本身並不具有先天的原罪,只要交易遵循市場法則,企業獲得暴利也是其合法收益,本不該接受任何指責;如果企業玩弄手段欺凌弱勢的農民,哪怕收購價與出售價之間差距不大,企業也應該承擔責任。
  五常大米的問題在於,企業採取了不合理的手段擾亂市場秩序,侵害了農民權益並獲得巨大利潤。不僅在合同方面耍手段,將一張只按着稻農手印的簽名紙當做訂單,致使稻農事後沒法維權;也不僅在合同中玩弄霸王條款,以扣款的方式強迫稻農與其繼續簽約;還表現出赤裸裸的剝奪,先是承諾以高於市場價收購,卻遲遲不付款,最後以低於市場價付款給稻農。這些事實,反映出稻農與企業之間的市場交易,已混亂到何種程度,哪還有公平可言?
  五常大米事件,讓人覺得奇怪的是,黑龍江五常市糧企雲集,不僅有國內上市公司北大荒、中糧集團、東方集團等企業,就連外資企業益海糧油也在此安營紮寨,僅在有關部門註冊的就達222家。如此多的加工企業,按理説這些企業之間會展開殘酷的競爭,讓稻農在市場博弈中獲取更多的利潤。現實卻走向另一端,當這些企業都以不公平交易的方式收購大米,在暴利的誘惑下,哪家企業還願意講究公平交易?
  此時,最需要的是政府及時監管,以強制的行政手段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可是,身兼五常市綠色食品辦公室、稻米産業管理中心和大米協會三個部門負責人的姜大偉説,這幾個機構的職能,是統一行使對稻米市場的引導和管理、帶領企業闖市場,維護企業利益,而對稻農利益只字未提。企業都已形成聯合體破壞大米收購市場的正常秩序了,政府部門卻繼續以“維護企業利益”為職責,讓強勢在不公平的交易中繼續強勢,讓弱勢的稻農繼續弱勢,大米收購價怎能不奇低呢?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