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切實掌握當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元月1日至2日到湖南省湘潭市、株洲市,深入企業、建築工地、居民社區和農貿市場調研。
從這次調研中來看,溫家寶的所言所行都受到了廣泛關注,其中有三大問題是焦點。首先是企業的發展問題。當聽到中聯重科詹純新反映“當前工程機械行業的狀況是‘市場需求有,客戶資金緊,企業回款難’,處於産業鏈中游的主機製造企業應收賬款高、資金成本高、負債率高”時,溫總理&&,這是一個普遍性問題,從産業鏈和資金鏈反映出企業困難。中央已經明確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並因時因勢進行預調微調,要有緊有松,有保有壓。
毋庸諱言,在當前全球經濟發展處於複雜多變的背景下,整個實體經濟的發展面臨着巨大壓力。對於中國而言,在産業結構轉型的背景下,國內外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企業不僅面臨資金的壓力,還面臨諸如原材料成本、利潤以及勞動力成本一系列的壓力。所以,對於當前而言,企業的發展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只有千方百計地讓企業的生産平穩運行,才能實現經濟增長的穩定。
可喜的是,在這方面,此前已經有了財稅部門繼續推動結構性減稅的政策,在穩增長的背景下,這個政策更具有針對性。但是從長遠而言,推動減稅改革不僅僅有利於企業的發展,更多的是促進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因此,今後應進一步擴大減稅規模,這是一個一舉多得的政策方向。
高鐵發展問題也是一個焦點。溫家寶指出,中國的鐵路事業要發展,中國的高鐵事業要發展。顯然,從總理的這個表態不難看出,雖然穩健的貨幣政策方向不會改變,但是針對基礎設施投資方面將會有所靈活調整,以保證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基本穩定。
最值得關注的是,農民工等涉及三農的問題成為了近期溫總理屢屢提及的焦點。
在目前全球經濟復蘇面臨更加複雜的形勢下,不論企業生産還是行業發展,這些都是目前所面臨的現實問題。保經濟穩定增長,不僅是要解決好企業的問題,更要從結構發展的戰略上來看待這些矛盾和問題。尤其是針對三農問題,它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問題,也是推動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包括土地制度等在內的制度層面的問題必須要切實得到合理安排,這樣才能使得農村市場成為我國內需增長中的一個超級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