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業態,方能根治銀行衝點攬存“病態”
2012-01-04   作者:王勇(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我國商業銀行年末衝點攬存的亂象由來已久,而剛剛過去的2011年尤甚。12月末各商業銀行衝點攬存的亂象着實讓筆者震撼。為了多吸收存款,銀行不惜採取存款返點、贈送禮品和獎券、以存換貸以及競相增發理財産品等等,可謂奇招百齣。這充分折射出一種金融“病態”,新的一年,必須盡快“醫治”這種“病態”。
  銀行如此注重衝點攬存,是我國商業銀行現有經營管理模式的必然結果。比如,根深蒂固的“存款立行”傳統理念。長期以來,存款一直被銀行看成是其負債業務的主要渠道,如果放棄或減少存款,就意味着放棄或減少信貸業務的經營活動。加上2011年以來銀根收緊,資金面吃緊,商業銀行只能加大力度來吸存。儘管銀監會去年6月以來先後三次公開表態嚴禁高息攬存,但這個現象卻仍或隱或現,時至年末就更加嚴重。又比如,迫於管理層存貸比考核壓力。銀行在存貸比攀升和存款流失的雙重夾擊下,不得不層層加碼下達攬存任務。另外,從今年元旦起實施的《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這原本旨在強化對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環節的規範,要求商業銀行做好風險揭示和信息披露,真正做到“賣者有責”,並在此基礎上實現“買者自負”,最終實現“將適合的産品賣給適合的客戶”,實現合規銷售,充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不過,這也被視作高息理財産品的最後大限,客觀上也促使年末銀行攬存大戰日盛。還有,銀行業績考核壓力使然。商業銀行往往將拉存款的多少作為對員工業績考核的主要標準甚至唯一標準。誰能給銀行拉來更多的存款,誰就是賢才,就能領取高額工資和獎金,就能得到領導重用。這種業績考核規定,促使銀行員工不惜代價攬存。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發展零售業務成了國際銀行業的重要趨勢。由於居民投資和消費所涉信貸、證券、保險、基金等多個金融品種,所以零售銀行業務幾乎覆蓋所有金融業務領域,其業務創新的空間巨大。而零售銀行業務具有服務對象分散、單筆業務金額有限、總體業務規模龐大、總體收益水平高、風險相對分散且易於控制等特性,利於商業銀行抵禦市場波動和持久經營,因而日益成為現代商業銀行的重要業務領域和新的利潤增長點。據歐洲中央銀行的報告,2000年至2004年,歐洲銀行業在經濟衰退、股市大幅下挫、公司財務醜聞頻傳等眾多衝擊下,仍保持了穩定收入與盈利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消費者貸款等零售銀行業務的穩步增長。2005年英國四大銀行(巴克萊銀行、滙豐銀行、勞埃德銀行、國民威斯敏斯特銀行)的利潤合計233億英鎊,其中約67億英鎊來自於國內零售銀行業務,相當於從每個英國人手中獲得126英鎊的利潤。也正因為如此,最近幾年,美國銀行業掀起了“回歸零售銀行業務”的浪潮,零售銀行業務已成美國銀行業戰略重點中的要害領域。
  由國際銀行業的經驗可知,要根治我國商業銀行年末(季末)衝點攬存亂象,就必須倚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模式轉型。首先,將銀行經營戰略由“紅海”轉向“藍海”。商業銀行應盡快轉變“存款立行”傳統理念,有效借鑒國際銀行業先進經驗,加快經營戰略轉型。對於企業集團客戶,應主動調整營銷策略,以信貸産品為基礎,積極發展現金管理、企業年金、投資銀行、財務顧問等特色産品;對於個人和小微企業,應加快向零售銀行業務轉型,大力開展多元化的非利息收入業務尤其是中間業務,真正實現從“副業”到“主業”轉變,以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充分滿足企業和個人不斷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將客戶閒散資金主動“吸引”進銀行,而不是被動“強拉”進銀行。其次,商業銀行應強化經濟資本管理。經濟資本管理強調資本的有限性和高成本性,具有效益約束和風險約束的雙重效應。商業銀行在經營決策時要充分考慮將收益與風險和成本相統一。而資本約束意識的增強和經濟資本管理的強化,將有力地扭轉商業銀行重規模輕管理的經營理念,促使其轉變經營方式。再次,隨着商業銀行經營轉型的不斷推進和金融業務持續創新,新的一年,管理層在監管理念和監管方式、方法上也應創新。比如不斷加大逆周期的宏觀審慎管理,強化逆周期資本要求、杠桿率指標和前瞻性的撥備計提規則等,防範金融跨市場、跨領域發展可能潛藏的系統性風險等等。與此同時,可適度放鬆貸存比考核管理規定。要考慮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商業銀行生存發展的現實訴求和依法經營的自主權。在充分發揮和保護金融機構創新的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建立起銀行自律與金融監管結合的激勵相容機制。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工信部:推動移動互聯網新業態成長 2010-12-15
北京:全業態競爭再現價格烽煙 2010-09-28
各國家電零售主要業態及其變革 2009-12-01
江蘇鳳凰集團整合資源創新業態 2009-10-2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