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和把握中國經濟三個循環
2011-12-30   作者:亞夫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對期盼貨幣政策有所松動的股市人士來説,未免有點錯愕。滬深股市沒有出現見底回升走勢,而是繼續下探,在全球股市中依舊扮演着弱勢市場的角色。
  然而,細心觀察當前的內外部經濟形勢,品讀本次會議傳遞的政策信息。可以發現,明年的宏觀經濟政策與調控方法和手段與今年不可能雷同。即便在今年,政策前後也有所變化。如,上半年貨幣環境持續收緊,到第三季度中小企業普遍感到資金緊張,即&&扶持小微企業的九類措施,開始了政策微調。
  以此來看明年的情況,明年不僅外部環境不同於激變的今年,而且內部環境也將不同於今年。具體而言,明年中國經濟對內對外的三個循環都將會發生新的變化,因此宏觀政策措施也將要根據新的情況作出更靈活、更有針對性的微調。尤其在消費內需方面,如何採取更有效的辦法,已是影響調結構、轉方式的全局性問題。
  而要看清楚明年宏觀政策的具體走向,首先需要重新認識和準確把握中國經濟對內對外的三個循環。因為,這三個循環的孰輕孰重以及先後次序,與過去相比都已發生了重大變化。那麼,這是哪三個循環呢?
  一是與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循環,這是中國經濟近30多年來最重要的外部循環。30年來,正是與發達經濟體之間存在着明顯的要素差異和比較優勢,中國經濟才獲得了超常發展,成了“世界工廠”。然而,從全球貿易與製造業總體情況看,由於中國增速很高而且體量越來越大,因此,不可能再依賴發達經濟體的過度消費來維持這種供給了。這一環節的關係就此發生了逆轉。
  具體到明年,中國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雙邊貿易增速將會繼續下降。事實上,這個趨勢在近兩年已經很明顯。統計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對歐美日的雙邊貿易增速已低於中國外貿總體水平4到7個百分點。其中對歐美日的出口增速都在逐波下降。當然,這是指增速。由於歐美日在中國出口中佔有四成份額,因此即使有一點增長,數量也是可觀的。因為它的基數很大。
  第二個循環是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關係。這是入世以來,特別是近年來,中國與金磚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之間正在日益增強的經濟&&。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同比增長25.1%,東盟已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而與其他金磚國家的雙邊貿易也增長了40%。這一數據隱含了第二個循環中的廣泛市場需求與複雜的地緣政治需求。
  從明年的情況看,隨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運行,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量將會繼續快速增長,而在“金磚國家領導人蜂會”等合作機制促進下,中國與金磚國家的雙邊貿易也將會保持高速增長。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中國進出口貿易在尋求總體平衡的同時,在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貿易中也存在着逆差日益擴大的情況。
  這樣來看,前面兩個循環主要是與外部經濟的&&,是利用外部市場和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帶來的發展機遇進行的成功嘗試。但是很明顯,自本輪金融危機爆發後,這兩個循環的重要性和先後次序已出現調整。與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關係正變得日益重要,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關係則變得趨於穩固。
  與前兩者相比,現在第三個循環的重要性一下子突出許多,這就是中國經濟的內部循環。所謂內部循環可以分兩個層面來談,一是收入、消費、儲蓄、投資之間的關係。長期來中國一直以重投資儲蓄,輕消費收入為特色。這是歷史使然。現在把擴大內需定為戰略基點,強調重點要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這是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
  第二個層面則是區域與産業經濟關係的調整。由於中國有廣闊的經濟縱深,有向産業鏈上游發展的需求,因此在東中西部之間,在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之間的梯度轉移與協調發展,也是內部循環的一大內容。而區域與産業間的協調發展,又對調節收入、消費、儲蓄、投資的結構關係提供了條件。
  由此不難看出,影響未來中國經濟與政策走向的三個循環正在發生根本變化。認清這一點,對於投資安排是很重要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外貿增速放緩的正面效應何在 2011-12-08
各有各的“本事” 2011-12-06
明年經濟發展有三大潛在利好 2011-11-21
從政策微調看經濟平滑轉向 2011-11-11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