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監管切勿“隱性放鬆”
2011-12-26   作者:楊國英  來源:國際金融報
 
【字號
  原定於2012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銀行業監管新標準,除今年5月先行&&的杠桿率指標外,資本充足率、撥貸比和流動性指標至今仍未明確。
  離2012年1月1日不到一週,銀行業監管新標準仍然沒有&&跡象。這或許表明監管新標准將被推遲,換言之,從嚴的監管新標准將可能被放鬆。
  實際上,銀行業監管“朝令夕改”或者“隱性放鬆”,時有發生。以銀信合作為例,早在2010年上半年銀信合作突破2萬億後,為避免信貸管控徹底失效,銀監會隨即於當年7月緊急叫停銀信合作,並於當年8月發布“72號文”(要求將部分表外資産在2011年轉入表內),今年1月24日銀監會再次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銀信理財合作業務的通知》,但時至今日,應於今年內轉表的銀信合作資産1萬億元,仍有近一半沒有執行。
  一直以來,“朝令夕改”或者“隱性放鬆”,不僅表現在我國銀行業監管,還表現在貨幣政策的“變幻不定”上。這種境況的根源是,從初衷看,可能出於遷就我國經濟增長的需求,但實際效果看,卻縱容了商業銀行的趨利衝動。
  無論是“朝令夕改”,還是“隱性放鬆”,均是我國銀行業監管不嚴的痼疾,亦是我國銀行業風險積聚的變相推力。
  如果説,在2003年銀監會成立之前,因貨幣發行、信貸管控和風險監管均集於央行一身,從而易形成銀行業監管功能的邊緣化。但是,在2003年銀監會成立後,且其時五大行已通過注資、改制、引資恢復“健康”,銀監會的監管功能即不僅應該體現在形式上,更應該體現在實質上。而在2007年主要商業銀行幾乎均已上市後,為防範具有“公眾公司”屬性的商業銀行風險,我國銀監會的監管功能則更應強化。
  雖然,自銀監會成立後,相關監管指標越來越高、監管門類亦越來越多,但是因實質性監管的缺失,“隱性放鬆”一直貫穿其中。更為嚴峻的是,因受經濟增長、以及商業銀行趨利的掣肘,許多勢在必行的監管政策,往往最終不得不“朝令夕改”、或“隱性放鬆”。
  雖然我國經濟遭遇到下行壓力,需要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予以支持。但是,這不應成為我國銀行業監管“朝令夕改”、乃至“隱性放鬆”的理由,這不僅因為對監管標準的不嚴肅,將可能造成我國銀行業監管功能的弱化;更因為我國當下銀行業實質已經危機重重,房地産貸款、地方債務以及銀信合作等表外業務已經積累了逾40萬億元的風險敞口,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銀行業監管如果再遷就於經濟增長的需求、或讓步於商業銀行趨利的衝動,其結果將不是經濟增長的相對受挫,而是我國銀行業、乃至整體經濟系統性風險的引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英國將在銀行業全面實施ICB報告建議 2011-12-20
西班牙銀行業10月壞帳率創16年新高 2011-12-20
歐洲大多銀行資不抵債 雷曼恐慌侵襲全球銀行業 2011-12-17
銀行業十年來量變大於質變 2011-12-12
法政府不會向銀行業注資 2011-12-1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