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置閒置土地:良法難在力行
2011-12-23   作者:楊紅旭(房地産研究人士)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楊紅旭

  為加大閒置土地處置力度,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部起草了《閒置土地處置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於12月21日開始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在當前房地産調控堅持不動搖的特殊時期,推進這一部門規章的完善,別有一番意義。
  自上世紀80年代末土地市場逐漸建立以來,土地閒置問題一直存在,這與我國地少人多、城市建設用地緊張的國情不相協調。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0-2009年,全國房地産企業購置土地面積33億平方米,而完成土地開發面積僅有近21億平方米,簡單計算可知,約12億平方米土地未被開發,其中多數事實上淪為閒置用地。
  為治理土地閒置,1999年國土部曾&&《閒置土地處置辦法》。其後我國房地産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進一步規範土地市場行為,促進節約集約用地,修訂該《辦法》,非常有必要。
  與舊版文件相比,修訂草案具有三點進步性。
  第一,內容細緻、流程清楚。主要包括調查和認定、處置和利用、預防和監管、法律責任四部分,具體流程是:認定為土地閒置後,給土地使用方下達《責令限期動工通知書》,應在3個月內動工開發建設,或者土地管理部門和使用方共同擬訂閒置土地處置方案,如果雙方未能協商成功,則下發《徵繳土地閒置費決定書》或《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決定書》,進行罰款或收回土地。
  修訂草案遠比舊版文件詳細,這有助於改善政策落實效果。比如關於處罰措施,老版只明確了閒置標準,卻沒規定如何懲罰。新稿則明確:土地閒置滿1年的,按土地出讓或者劃撥土地價款的20%徵繳土地閒置費;土地閒置滿2年的,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然而,這兩條措施其實也不算新。2005年&&的“國八條”中,就已提出:1年不開發徵收土地閒置費,2年不開發無償收回。關鍵還在於,執行力度不夠。國土部和國土督察總局高高在上,文件頻出,措辭嚴厲,但土地管理的主導權卻在地方國土部門。而地方國土部門與開發企業之間,是買賣雙方的關係,有點曖昧,相當複雜。樓市繁榮期,開發商須看國土部門臉色;樓市低迷期,強弱關係則正好反過來。
  第二,規定了預防和監管措施。比如,農用地轉用批准後,必須在2年內實施具體徵地或者用地行為;對沒有明確的地塊位置、土地用途、容積率、建築密度等規劃條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政府因未履行國有建設用地有償使用合同和劃撥決定書約定、規定的義務或者違法行政行為造成項目動工遲延的,應當依法承擔違約責任;對閒置土地情況嚴重、閒置土地利用未達到規定標準的地區,適度核減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暫停新增建設用地農轉用審批。
  上述內容,目的是讓政府規範操作。一提及土地閒置,多數人都會將矛頭指向開發商,認為是他們囤地、謀利。其實這看法並不公正。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贠小蘇曾公開&&,截至2009年底,全國約有一萬公頃閒置土地,54%左右的閒置土地主要是政府部門原因造成的。政府原因主要是動拆遷難和城市規劃調整。如果地方政府都按規“凈地出讓”,就不存在拆遷問題;如果政府提高決策水平,也可能避免很多規劃變動。
  第三,鄭重明確法律責任。縣級以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閒置土地調查、認定和處置工作中,存在超越、濫用法定職權、事實調查認定不清楚、法律依據錯誤、行政裁量明顯不當、徇私枉法、收受賄賂、違反法定程序等情形的,應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且明確了違規違法事項。
  近些年來,全國土地出讓和管理領域,不斷曝出腐敗大案。上述措施,無疑將成為懸在土地官員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即便未來仍會有人不憚貪腐,但旗幟鮮明地將這樣的內容寫進文件,仍具有重要意義,至少將增加不小的震懾力。
  立法完善,是執法必嚴的前提,上述三個進步性值得褒讚。接下去,違法必究仍將考驗相關部門的工作效率。今年以來,隨着樓市持續降溫,大部分城市土地出讓金明顯減少,賣地難,讓開發商重新成為部分地方國土部門眼中的“財神爺”,防範和查處土地閒置,又遇新挑戰也。對此,決策部門須加以關注和考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國土部修法閒置土地處理 房企囤地空間將遭擠壓 2011-11-08
銀監會回應限制房地産貸款:針對閒置土地開發商 2011-06-25
六宗住宅閒置土地曝光最長超15年 2011-02-01
國土資源部再曝光6宗閒置土地 2011-02-01
18家房企26宗閒置土地被曝光 2010-12-31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