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需要怎樣的地標雕塑?
2011-12-19   作者:吳祚來(文化學者)  來源:新京報
 
【字號
  《新京報》報道,近日,一尊類似世博中國館造型的建築物出現在望京街頭,朝陽區有關部門稱其為望京地標性建築,目的是方便居民和路人認路。市民卻認為這樣的雕塑與望京特色無關,中央美術學院學者也認為,這樣的建築敗壞了學生們藝術原創的味口,還有人稱,規劃委網站上沒有該建築的批文。
  望京的確有些像“迷宮”,在一些路口設立標誌性建築或雕塑,確實有實用價值。但現在的問題是,這樣的雕塑一無審批,二無民意基礎,還有它疑似複製了世博會中國館的外觀設計,這樣的雕塑矗立在那裏,對望京的文化形象不僅無法提升,或會造成負面影響。
  城市雕塑由於是公共的視覺藝術品,所以在規劃與設計程序上,首先要廣徵民意,同時徵集雕塑方案與作品,這樣的徵集過程,是一種打造社區形象與達成共識的過程,如果能通過網絡投票,使民意被量化,更能體現社區民主精神。對這處雕塑建築,人們也無從知道它為什麼要如此高調地聳起,這樣的公共建築工程,投資不菲,豈能隨性而為。
  公共建築人文價值與審美屬性應該擺在第一位,而不是為了指路而指路,如果僅僅為了指路,那麼越怪異越醒目,就越有價值。如果將其打造成具有人文審美價值的地標建築,它就不僅可以指路,還可以成為望京人的文化驕傲。這樣的建築或以當地傳説中的神話故事為藍本,或以“望京”二字為創意,當然還可以用抽象的當代藝術來表現。不克隆、模仿其他藝術作品,應該是城市公共雕塑藝術的底線。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它要讓人賞心悅目,人們每天都在路過那裏,也會向問路人指定那裏,這樣的建築,更會成為成長過程中的孩子們一份文化記憶,它會用自己無聲的影響力,感染與熏陶着人們的審美心態。這樣的焦點建築雕塑,沒有理由不通過原創,通過徵集民意,使它變成令人滿意的公共藝術品。
  期待政府部門審慎對待這樣的地標雕塑項目,更希望所有的城市雕塑都能在提升城市審美品位上,有自己的貢獻。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統計局:11月49個大中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下降 2011-12-18
城市飲食暗含的面子價格 2011-12-15
樓市寒流愈演愈烈 二三線城市成交量最多跌74% 2011-12-13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