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不能都"貢獻"給了世界
2011-12-12   作者:陳一舟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12月7日,國新辦發布中國首個《中國對外貿易》白皮書。商務部官員崇泉在發布會稱,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中國對世界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量的貢獻率2003年是4.6%;2000~2009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累計貢獻率已經超過20%,高於美國。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對於世界經濟的推動作用日益凸顯,累計貢獻率超過20%高於美國,也在情理之中。這是無可否認的經濟貢獻,至於是不是高於美國,其實並不重要。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經濟不能都“貢獻”給了世界——與對於世界經濟宏觀層面的推動力相比,中國經濟的內部“滋養力”不足,確保經濟發展成果全民共享的力度和強度尚需全面提升。
  在某種意義上説,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以廉價的勞動力價格作為支撐的。我國居民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在1983年達到56.5%的峰值後,就持續下降,2005年已經下降到36.7%,22年間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而從1978年到2005年,與勞動報酬比重的持續下降形成了鮮明對比的,是資本報酬佔GDP的比重上升了20個百分點。美國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曾撰文指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也相對很廉價的勞動力,這種勞動力優勢在經濟增長初期可以彌補、對衝高的制度成本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
  由於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過低,“幹得多,掙得少”直接制約着百姓消費能力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正因為囊中羞澀腰包不鼓,普通居民的消費能力一直不高,影響到市場,就直接體現為諸多商品價格因為購買力不足而顯得定位偏高,很多普通消費品也象徵性地成了“奢侈品”。在國內吃一次肯德基30元,與美國吃一次4美元相比,價格其實差距不大,但美國的肯德基就是平常的快餐,可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説,30元的肯德基卻吃不起——洋快餐在中國異化成“高檔消費”,這是消費力太低(即收入低)的現實表徵。
  勞動者報酬佔GDP比例太低的另外兩個代名詞是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擴大。適度的差異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的,但國內貧富差距早在1994年就已經突破警戒線,還在不斷擴大。
  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太低,可以視為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的一種改革的代價和陣痛。那麼,在經濟總量成為“世界第二”的現實語境下,我們已經有了能力對這種改革陣痛進行救贖。無論是政府在涉及二次分配的社會福利等方面加大投入,逐步彌補因為初次分配帶來的巨大差距;還是改變經濟增長模式,以實質性的制度舉措規範市場分配體系,都是題中應有之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中國經濟轉型需要企業戰略轉型 2011-12-09
中國經濟遠未出現觸礁危險 2011-12-05
世行下調明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 2011-11-23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