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誰是通脹的推手
2011-12-12   作者:王東京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王東京

  先聲明,筆者作此文並非秋後算賬,更無意主張追究誰的責任。本文的重點,是要對通脹的發生機理做分析。最近消費物價連續下行,人心趨穩,這時候討論通脹恰逢其時,若能把通脹的真實原因弄清楚,正本清源,不僅可校正視聽,還可避免當下某些錯誤觀點以訛傳訛再誤導政府今後的決策。
  中國近兩年的通脹,據有關專家稱是由農産品漲價推動的,其理由言之鑿鑿:一是農産品漲價先於工業品漲價;二是農産品的價格漲幅也明顯高於工業品。不否認,以上説的皆事實,而且也有數據支持;然而儘管如此,卻不足以支持通脹就是由農産品漲價推動的判斷。在我看來,這些“事實”不過是通脹的表現而非原因。
  我曾多次説過,通脹只可能由需求拉動。可人們為何仍然相信農産品漲價能推動通脹呢?我想,這恐怕與教科書講“成本可推動通脹”有關。是的,農業作為上游産業,農産品漲價會推高工業産品的成本,成本增加,工業品也勢必漲價;價格普漲,於是貨幣貶值,通脹就出現了。驟然聽,這分析似乎有道理,但細想卻未必對。其實,討論價格決定有兩個分析框架:一是成本決定價格;二是需求決定價格。
  舉個例子。某食品加工企業生産月餅,如果農産品(月餅原料)漲價,生産月餅的成本會增加,生産成本增加後月餅會否漲價呢?經濟學的回答,若月餅供不應求價格當然會漲,因為供應短缺,價格漲了也有人買;反之若月餅供過於求,成本增加價格卻漲不了。想想看,月餅本來就過剩,若再漲價你賣給誰?有個大家熟知的現象,每年中秋節後月餅會立即大減價,為什麼?是成本下降了麼?不是;月餅的成本沒變,是需求減少了。
  由此可見,如若商品過剩,價格是由需求定而不由成本定,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所以弗裏德曼講“通脹始終是貨幣現象”。這是説,如果一個國家經濟過剩,而這個國家又同時發生了通脹,那麼唯一的可能就是央行多發了鈔票,舍此不會有別的原因。換句話講,只要央行能管住貨幣發行,不僅成本不可能推動通脹,物價結構性上漲也不可能演變為通脹。
  這樣講絕無指責央行的意思,多發貨幣,央行往往也有苦衷,是不得已的無奈之舉。而我想説的是,不能把通脹歸結到農産品漲價上。
  寫到這裡,讀者應該明白我為何要反對“農産品推動通脹説”了吧?這些年,只要國內一出現通脹,人們就把原因歸罪於農産品,明明是貨幣問題,但板子每次都打在農民身上,代人受過,對農民實在太不公平。我們天天講要增加農民收入,可農産品一漲價就大打出手,這豈不是葉公好龍?當然,也許有人説農産品漲價會傷及城市低收入者。不錯,低收入者應該照顧,但政府可給他們補貼而不必犧牲農民利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中國11月份通脹率有望繼續回落 2011-12-07
英國公眾下調未來一年通脹率預期 2011-11-30
評《通脹:我們應該怎麼辦?》 2011-11-21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