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房地産市場的逐步下行引發了社會對房價調控的進一步猜想,不過,就目前而言,調控的基調依然沒有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日前在河北省廊坊市召開保障房建設現場座談會並指出,要繼續紮實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把好質量安全關、公平分配關,更好地發揮保障房建設惠民生、穩房價、擴內需、促發展的多重作用。他特意強調,當前房地産市場調控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處於關鍵時期,要堅持實施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政策措施,進一步鞏固調控成果。 今年3月以來,隨着限購限貸等調控政策的深入執行,部分區域房價紛紛下探,調控效果初步顯現。中原地産監測數據顯示,上周各地新房和二手房市場成交依舊維持低位。此外,由於開發商極度的悲觀,拿地熱情低迷,進而導致全國土地市場趨冷。據中原集團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11月前三周,13個城市居住用地出讓流標率高達48%。 頻頻出現的土地流標無疑將對地方財政産生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開始對政策尋求微調的可能。11月25日晚,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與市地方稅務局共同&&該市享受優惠政策普通商品住房的新標準。根據其&&的具體措施,對於具備買房資格的居民而言,將省下近10萬元的契稅,這對於購房者無疑是一大利好。可以預期,後續市場交易增加將是肯定的。 其實不僅北京,近期不少地方都開始&&相應的政策以緩解房地産過度下行的風險。比如,杭州經濟開發區近期&&文件,提出開發區財政安排企業員工安居補助專項資金1億元,用於建立租房補助和購房補助機制;重慶重提購房退稅,強調對首次置業補貼。而今年早些時候,廣東佛山和四川成都都曾&&過放寬限購的措施,雖然這種曲線救市的政策最終在社會輿論和中央政府的壓力下取消了,不過這些都顯示出地方政府在財政危機的壓力下,欲試探中央政府對房地産調控的底線。 不可否認,經過多年的發展,房地産已經成為相當大一批城市人群的資産。如果房價真的下降30%、40%,甚至“腰斬”,其帶來的問題不容小覷。但國家發改委此前明確&&,要最終實現整體經濟結構性的轉型。從這個角度不難看出,房價暴跌顯然不是房地産調控的目標,控制房價上漲、保持房地産穩定應是更重要的政策目標。就目前的國情而言,房地産調控應該堅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