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限購限價的管理成本很高
2011-11-29   作者:陳寧遠(獨立財經問題觀察人士)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據報道,杭州經濟開發區近期啟動了一項租房和購房的補貼計劃,名為《2011年度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安居工程補助實施細則》(暫行)(以下簡稱《細則》)。《細則》規定,該開發區從財政口徑撥款,設立高達一億元額度的企業員工安居補助專項資金,用於今年內符合條件的在杭州經濟開發區範圍內租房和購房者。
  該計劃引人關注的核心內容有兩點,一是向在該開發區註冊、納稅和經營的企業定點頒發,並規定工業企業應符合2010年度銷售産值億元以上的條件,或經有關部門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二是規定每套房屋一次性補助10萬元購房款,以及分3年最高補助額度為50萬元的銀行同期商業貸款年息或公積金貸款利息。按這項規定,符合條件的購房者購置首套房,約能享受20萬元補助。
  説實話,在招商引資各顯神通的地方政府或者政府主導的各種開發區裏,不算特別優惠(對一個規模稍微像樣點的企業,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時,僅個人所得稅先徵後返,都有可能讓企業及其職工享受到更優厚的財政折扣)。之所以它會引起一些媒體的關注,不過是眼下被認為是房地産宏觀調控關鍵時刻。不管&&這項政策的動機是什麼,拿財政的錢補貼無論什麼性質的購房者,似乎都與房地産市場宏觀調控大方向相違。
  但只要稍微冷靜地分析一下,便可知道,總額不過一億,單個購房補貼不過20萬元的一項開發區的優惠計劃,根本無法對地産市場産生什麼影響。現在一個普通樓盤開發面積都有10萬平方米,在杭州這樣的城市,這個等級的樓盤銷售額可達10億。更何況,這不過是一個開發區的行為,實在不必過分看重這個專項補貼在宏觀地産調控裏的逆作用。當然,如今地産價格的高企,已實質性影響了中國的經濟構成,加大了經濟運行的成本,也是嚴峻的事實。一個在杭州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的開發區,因為地産價格尤其住宅價格高企,已不能用該地區的經濟地理優勢和其他優惠政策來吸引投資人,並留住應該留住的人才,地産價格高企的副作用是相當明顯的。由此也足以證明,當下的地産價格在相當大程度上是不合理的。
  道理簡單,目前我國的地産價格處在歷史上最嚴格的宏觀調控手段之下,除了從緊的貨幣政策,其中最嚴厲的、由地方政府直接實施的辦法就是限價、限購這兩條。這兩項政策自今年初開始實施以來,也許有些效果了,但終究離期望值還差得多。比如國家統計局頒佈的今年10月中國70個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指數的數據顯示,雖然環比略微下降了,但同比都還在上漲之中,儘管上漲幅度小了很多。在北京,環比下降0.10%,同比上升了2.20%;在上海,環比下降了0.30%,同比卻上升了3.40%;在廣州,環比下降了0.20%,同比上升了6.20%;&&購房補貼的杭州,環比下降了0.40%,同比卻上漲了1.60%。儘管從上漲幅度來看,確是小了不少,但至少在10月之前,地産依然在上漲,而這絕非&&限購和限價政策所希望的結果。
  其實,對於限購和限價的效果,從一開始就有爭議。但面對房價的過快上漲,實施這種管理成本高、效果難料的辦法,卻在某種不得已之中展開了。無疑蘊含了極高的行政管理成本。
  即使沒有杭州開發區以挽留人才為名義的財政補貼,也會有其他各種隱性的財政補貼。可以這麼説,只要實施限價和限購的政策,政府表面是對價格有發言權了,但背後卻喪失了價格波動所代表的市場的真實交易。而這樣的交易一旦失去,不僅市場的投資人和消費者受到了直接損失,財政收入稅收也會大打折扣,而這就是行政管制的成本,這比從財政收入直接拿錢去補貼的花費要多得多了。
  比如,限購之後本來該買房、能買房的人不買,交易少了,相應的稅就少了;而限價之後,本來想賣房的不賣了,交易也少了,同樣導致稅基下降,稅收減少。仍以普通10萬平方米的樓盤計算,土地增值稅,營業稅和所得稅的減少,怎麼都遠遠超出一個億的購房補貼。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房企加速洗牌 調控之下誰能挺過樓市大考? 2011-11-25
樓市拐點隱現 房産中介遭遇大規模倒閉潮 2011-11-25
[關注]成都版松購令被叫停 網民吁樓市調控政策hold住 2011-11-24
樓市下跌預期首次超過上漲預期 2011-11-21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