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廢電梯上崗監管又成短板
2011-11-28   作者:劉志權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杭州蕭山的電梯維修工祖江在維修電梯時意外身亡,記者調查發現,這部電梯是五年前報廢而重新上崗,由此揭開了一個報廢電梯回收、翻新、販賣的産業鏈。
  如果把整個社會體系比作人體,誠信體系就如同免疫系統。當它遭到破壞時,社會就會呈現出道德缺失的諸多亂象。例如,引發社會關注的“地溝油”,就是亂象在食品領域的具體體現;而蕭山報廢電梯重新上崗,就像是電梯領域的“地溝油”。
  出了問題,我們往往歸咎於制度,但蕭山報廢電梯借屍還魂而成産業,主要問題不在制度。法律明確規定,有安全隱患的報廢電梯不允許再重入市場,但這制止不了犯罪的黑手。電梯悲劇其實在拷問着我們對制度的執行,制度如同醫生開出的藥方,如果不按方抓藥,再好的藥方也等於沒有。
  法律或者制度,不能阻止全部犯罪行為的發生,這在情理之中。但可以通過事前嚴查、事後究責,對潛在的犯罪形成震懾力,這依賴於監管部門有所作為。但遺憾的是,在道魔之爭中,監管部門已經成為一個常見的短板。
  在這個電梯的案例中,一個不法的産業鏈,其實全維繫於杭州市特種設備檢測院蕭山工作站這樣一個監管部門。事實上,報廢電梯的檢測並不困難,專業技術人員只需核對主機、控制櫃信息即可判斷;而其可能導致的危害直接而重大,這也正是電梯被視為特種設備,並必須定期檢驗的原因。儘管如此,蕭山工作站依然有意避開法定監督檢驗程序,採用寬鬆的定期檢驗的方法使之合法化。這一行為,已經不是簡單的不作為,而是與公然犯罪行為沆瀣一氣。“我不知道自己買了報廢電梯,質監部門的合格報告起了關鍵作用!”一位電梯用戶的控訴更像是對監管部門瀆職的拷問。
  監管部門如同社會之“腎”,是執法力量的源泉,是標本兼治的核心。所謂強腎固本,監管部門風氣的整肅,是一個關係全局的大問題。現實似乎是一個無言的嘲諷。這些年來,我們一再強調“舉一反三”,卻總是一再跌倒在“監管不力”這同一個坑裏。如何改“亡羊補牢”為“未雨綢繆”?對監管部門,我們如何監管?
  就在26日,北京地鐵4號線電梯事故責任方奧的斯公司聲明,將徹底更換“惹禍”螺栓,讓公眾稍微舒口氣,然而蕭山“報廢電梯重新上崗”的新聞又再敲警鐘。這也從另一方面啟示我們,除了處理事故個案,更需要有更為細緻的面向監管者的制度建設,必須保持“有錯必糾、違法必究”的制度震懾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北京地鐵四號線電梯事故結案 奧的斯被罰款50萬 2011-11-26
奧的斯稱廣州塔電梯無質量問題 2011-10-07
電梯驚魂何時休 2011-08-02
非法“拼裝電梯”竟以“合法身份”投入運行 2011-11-28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