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妨根據地理環境將高爾夫發展區域劃分為重點開發、優化開發、禁止開發三大區域,引導高爾夫産業向適宜地區發展,避免從業者通過體育旅游、農業旅游等方式暗度陳倉。 高爾夫目前正在中國經歷着一場幾乎是一面倒的討伐。今年7月,國家十一部委下發了《關於開展全國高爾夫球場綜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 這已經不是高爾夫第一次面臨政策的打擊。從2004年開始,國家陸續下達了近10個針對高爾夫球場建設的禁令。然而7年過去,禁令之下,依然有400多家球場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之所以停建高爾夫球場,是因為其佔地廣容易引發違規圈地,存在高耗水、高污染等環保問題,以及奢侈性消費突出,但以從業者的角度來看,這些“罪證”,是缺乏科學分析的。 拿高耗地來説,目前一個18洞的標準高爾夫球場,需要佔地1000—1500畝。從數字來看,確實高。但高爾夫不是農業種植,它並不需要平坦的耕地,蘆葦地、沼澤地、荒草地等地勢起伏不宜耕種的“棄地”均可作為球場,從這個意義而言,它反而提升了土地使用率。 拿高耗水來説,根據中國高爾夫行業年度報告《朝向白皮書》統計,2010年我國一個18洞高爾夫球場設施的年均灌溉用水大約為27.6萬噸,這個數據未考量南北降雨量的巨大差異,而且只計算了灌進地裏的水,沒有計算重新收集的水。在南方多雨地區,幾乎所有高爾夫球場是通過雨塘收集雨水進行灌溉,再通過盲排系統將滲入地下的水重新收集到雨塘和湖泊之中,在平均降水年份,超半用水可以自給自足。 拿高污染來説,為了保證球場四季蔥鬱,必須施撒化肥與農藥。但比之果蔬、花苗種植,球場農藥的使用量要少得多。 拿高消費來説,在美國,到普通球場打一場球不到200元人民幣,可見高爾夫本來就不僅僅是富人的運動。假使我國能興建一些中低端球場,這項運動自然會被普通公眾接受。 與各國比較來看,我國高爾夫球場的數目不是過多而是過少。我國當前有球場495家,而周邊的日韓,其數量分別在2000家左右。這些國家的高爾夫産業都是伴隨着經濟總量和中産階級的成長而不斷壯大。中國也正在經歷這樣一個歷程,禁令之下仍有球場不斷涌現,即表明了投資者對其市場前景的判斷。 因此,對國內高爾夫,宜疏不宜堵。 與其進行“一刀切”的管制,不妨重新進行檢核調整。根據國內地理環境,將高爾夫産業的發展區域劃分為重點開發、優化開發、禁止開發三大區域,依照不同的地域特點制定不同的高爾夫發展政策,有序引導高爾夫産業向適宜地區發展,避免當前業者通過體育旅游、農業旅游等方式暗度陳倉,在乾旱地區或者平原地區消耗用水和用地。 對於當前國內已經存在的高爾夫球場,可依據實際予以甄別,對符合標準的球場發放運營執照,破解當前從業者“曲線經營”的困局。 此外,可適當引導從業者和資金向公眾球場和公益球場方向發展,推動高爾夫運動“大眾化”,促進休閒旅游業和整體經濟的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