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權該由誰説了算?
2011-11-21   作者:張茉楠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張茉楠

  美國《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IMF“人民幣低估論”、巴西把匯率戰的戰火燒到WTO……近段時間,圍繞人民幣匯率問題再次成為各方博弈的主戰場。匯率本來是一國貨幣主權問題,卻成為被攻擊的對象,我們要問的是,人民幣匯率到底有沒有低估?人民幣定價權究竟該由誰説了算?
  “人民幣被低估”的論調根本站不住腳。首先,跟均衡匯率比較,我們運用均衡匯率模型ERER(主要考慮貿易條件、資本流動、關稅水平、勞動生産率和政府消費等基本經濟因素的影響),結果顯示,自從2005年以來,人民幣經貿易加權調速後的實際有效匯率已經升值了21%,期間既存在着低估時期(如1994-1996年、2004-2007年),也存在着高估時期(1997-1998年、2001-2003年),而自去年重啟匯改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接近均衡匯率水平。自1994年外匯改革開始,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接近40%,從2005年到現在升值幅度超過30%,由年初到現在已升值近4.6%。而國際清算銀行數據也顯示,截至10月末,今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已經上升了5.34%,這比2007年底時高了約12%,是除巴西和印尼外新興市場中升值最快的貨幣。
  從貿易失衡的角度看,中國貿易順差已經大幅下降。2009、2010年貿易順差佔GDP比重分別為3.9%和3.0%,今年上半年降至2.8%。按美元口徑計算的貿易盈餘目前比2008年頂峰時低45%,並且已經遠低於國際上4%的評判指標(國際收支失衡的指標),國際收支失衡正在趨於改善。
  此外,中國海外投資正在舒緩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目前市場無法衡量人民幣海外投資的真實需求。國際收支統計可能低估了非居民在中國投資的未匯出收益所對應的經常賬戶資金流出。一般而言,決定匯率的基礎因素不僅僅包括可交易貨物的需求,還包括市場對國際資本的投資需求。大量居民儲蓄和海外資本“走出去”的意願是人民幣海外投資需求形成的兩大基礎條件,但由於我國資本項目尚不可自由兌換,這部分由人民幣流出帶來的貶值壓力被忽視了,種種現實説明,人民幣升值已經基本到位,再大幅度升值甚至蘊含着貨幣被高估的風險。
  事實上,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根本不在於價格問題,而在於定價權問題。隨着美國兩次量化寬鬆政策後,全球美元資金持續大量涌入中國,引發了人民幣基礎貨幣的被動投放。數據顯示,在央行投放市場的新增貨幣供應量中,因外匯儲備增加而投放的貨幣量佔到80%以上的權重。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美元儲備增量已經決定了央行的新增貨幣投放量,美國貨幣發行權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人民幣的發行自主權。
  眼下,全球匯率體系劇烈動蕩,發達國家主權債務愈演愈烈,美元、歐元這些凈債務國的貨幣輪番貶值。而另一方面,全球市場上凈債權國的貨幣對貿易籃子整體上保持穩定。瑞郎、日元、人民幣等貨幣被人視為避險貨幣,但人民幣擔當不了“避險天堂”的殊榮,更承擔不了貨幣被動過快升值給經濟帶來的失重風險。如果一國貨幣不能反映一國經濟的真實波動,那麼就會演化為“貨幣泡沫”。
  因此,人民幣定價權不是別國説了算。增強人民幣彈性化、加快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改革外匯佔款對衝模式、保衛人民幣貨幣主權是中國必須堅持的大方向。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人民幣匯率合理與否不由美國一家説了算 2011-11-17
以稀土打造人民幣國際通道迫在眉睫 2011-11-17
升值態勢不變 人民幣或數月後破6 2011-11-16
英媒請專家解析iPhone4S成本 造價約1150元人民幣 2011-11-14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