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對於10月宏觀經濟數據的關注度,一點也不亞於三季度。背後的邏輯就是自上證綜指2307點以來的反彈是以政策放鬆為前提的。本輪反彈可以定義為估值修復,反彈邏輯不外乎通脹回落,政策放鬆預期強烈。 整體來看,隨着通脹緩解,企業盈利預期改善,經濟有望在自身需求帶動下重新進入上升通道。屆時,貨幣超發的累積效應被逐步消化,經濟轉型也取得較大成績,政策放鬆才會水到渠成。單就目前來看,政策顯然不具備全面放鬆的條件。 從國家統計局數據來看,2011年10月,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5.0%,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5.5%。這是21個月以來PPI漲幅首次低於CPI漲幅,暗示未來物價上漲將主要由需求拉動,企業的盈利下滑預期開始改善。 從環比來看,CPI環比上漲0.1%,PPI比上月下降0.7%。CPI環比漲幅趨緩,PPI環比則出現拐點。由於豬肉和蔬菜價格下跌,食品價格同比增速從上個月的13.4%放緩至11.9%。由於能源類産品價格下滑,非食品價格同比增速也回落至2.7%。由於大宗商品價格漲幅趨弱,10月PPI漲幅從上月的6.5%下降至5%。這還部分與企業的去庫存有關。10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的分項數據顯示,主要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8.5%,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 上述數據無疑可以支撐通脹趨勢性回落的判斷。在本輪“豬周期”結束後,食品價格等新漲價因素逐漸回落,上游PPI也處於下行周期,成本推動型通脹勢必緩解,明年CPI相對樂觀。如果之前的緊縮是針對高企的CPI,那麼如今通脹已顯著回落,政策是否該放鬆呢?邏輯上講,這無疑是正確的推論。但通脹只不過是政策放鬆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充分條件還是保證經濟增長,即經濟增長保證充分就業,不能出現大幅下滑。 本輪調控至今,實質上是對近三年來超發貨幣的修正。雖然M1、M2同比增速不斷回落,但存量貨幣供應仍相當充分。“三駕馬車”中,消費需求旺盛,投資後勁較足。年底有關民生的投資加速,表現出一定後勁。進出口方面,未來可能加速下滑。整體來看,經濟仍然處於下行通道,但並未出現劇烈波動。隨着通脹問題的緩解,企業盈利預期改善,經濟有望在自身需求帶動下,重新進入上升通道。屆時,貨幣超發的累積效應被逐步消化,經濟轉型也取得較大成績,政策放鬆才會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