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財政收緊導致的投資減速不可怕
2011-11-16   作者:劉煜輝(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劉煜輝

  11、12月份的財政存款很重要,是否走老路(靠財政擴張頂住速度),從中可以驗證貨幣松緊的真偽。1-10月財政盈餘1.33萬億,預算今年是7000億赤字,理論上政府最後兩月可鉚足勁花錢(至少2萬億以上)。這要看政府是否敢這麼花。2010年是鉚足勁花的,當年1-10月盈餘9900億,年終硬是花了個6770億的赤字(接近預算7000億)。2009年也是鉚足勁花的,當年1-10月盈餘8480億,年終硬是花了個9500億的赤字(剛好等於預算9500億)。
  我看今年有點懸。經濟下行日益明顯,但10月份財政存款增加4190億,同比多增3000億,政府似乎沒有過於放的意思。10月份貨幣依然走得很軟,M1為8.9%,M2為12.9% ,這歸因於財政存款增加,政府開支降溫。政府開支降溫,信貸增加當然惠及中小企業。所以10月份中長期信貸增速13%,顯著弱於短期貸款增速20.8%,這倒是好事。對於企業來講,叫“相對寬鬆”。中國的問題不在於松不松綁貨幣,關鍵在於放出的信貸資源,不要又被政府經濟活動和房地産給吸收掉,若是這樣的話,資本市場的預期只可能是短線的。中國只有收緊財政,股票市場才會産生長線憧憬。
  從目前的跡象分析,下一步政府再行刺激投資反彈的可能性很小。短期為一些政府基建項目(如鐵道部)的確釋放了一些錢,但主要是為了清欠供應商的應收款,保一些企業。所以市場不要抱幻想,政府項目再鋪天蓋地的開工局面是回不來了。
  根據有關調查數據,目前鐵路工程建設僅有三成正常施工,處於停工、半停工和進展緩慢的佔70%。鐵道部也大幅調整了“十二五”期間的建設規劃,每年建成里程數已從8000公里下調至5000公里,甚至不排除鐵道部再行降速或放緩鐵路發展的可能。
  另一個拉動基建投資的“重頭戲”公路建設,全年資金到位率可能會比去年下降25個百分點,實際完成工程量可能會比計劃下降20%左右。不僅如此,2011年上半年&&的建設保障房、萬億水利投資規劃都有可能面臨現實調整。
  這種變化反映了宏觀當局事實上已經逐步在拋棄上半年之前的“寬財政,緊貨幣”的政策組合。他們十分擔心靠擴張的財政去頂住經濟增長的速度是否可以持續。
  我並不認為,投資的減速會使中國的GDP增速出現一個斷崖式的“硬着陸”。
  在現階段,國內投資減速意味着進口減速,甚至顯著超過出口的減速,意味着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增加。若通脹回落,則有利於消費保持穩定並可能提升實際消費增速,投資回落對於經濟增速的影響不可能那麼劇烈。
  相反,如果政府真的收緊財政,投資保持平穩減速,企業面將受惠於這種“相對寬鬆”的局面。因為財政擠出效應大幅減弱,即便現行鎖定資金的政策不馬上松動,融資市場高度緊張狀態也會出現相對松弛。成本下降有利於私人部門資本性支出意願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平緩投資減速的節奏和過程。更關鍵還在於,中國政府有足夠的政策空間去平滑投資的減速。
  如果財政從擴張開始收斂轉至中性,貨幣政策結構調整的空間被打開。信貸的配給制和高企的存準率都可以開始放鬆,自然地逐步釋放資金供給和需求,那麼經濟將更可能被導向軟着陸。
  隨着政府的經濟活動減弱和財政需求的下降,中國的結構性減稅空間被拓展。否則中國的減稅只能是試點。只要採取積極措施,完全能夠盡快清除銀行部門的梗塞,防止政府存量債務的風險轉化為銀行信用的被動收縮,這樣就能夠避免宏觀經濟的大波動。中央政府信用應該及早出手,用長期信用去替代短期信用來紓解目前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困境。這樣能為宏觀政策解套,也為駛向深水區的結構性改革解套。但股票市場短期內可能要承受利潤低谷壓力。
  因為中國股票市場的結構與投資驅動經濟模式關聯太大。目前企業所建的原料庫存成本還很高,接下來去庫存的過程,利潤受需求下滑的影響還會進一步下降,直至成本下降的因素能逐步轉化為增加企業盈利的貢獻的預期,特別是生産中間品的産業將表現得尤為明顯,如工程機械和基礎化工原料等等。
  另一種擔憂則來自對於中國企業財務表的惡化。最近兩年企業面深中資産泡沫的劇毒,的確,這是比2008年更糟糕的情況。高強度的産能擴展和多元化規劃使得財務表上資産出現長期化傾向,很多知名企業都存在這樣的情況,地方政府以礦權和土地換這些企業的産業投資擴張的情況非常普遍。這意味着一旦資産價格下行,企業面的杠桿可能會出現急劇上升的狀況。即便未來成本大幅下降,企業所獲得的利潤提升的效應恐怕趕不上高額資産和原料存貨頭寸的減值。企業投資反彈的動力將趨弱。這是二級市場投資者易産生悲觀情緒的理由。也就是説過去三年的大投資和由此推升的不動産泡沫可能已經挫傷了中國經濟的彈性。
  如果從樂觀的角度看,股票指數中樞回升可能要到利潤低谷的前後,明年一季度出現一個盈利的低谷是大概率事件。 但目前資金面相對寬鬆的狀態下,非周期股票系統性風險不大,保持活躍會是可能的狀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不贊成“寬財政、緊貨幣” 2010-11-03
李稻葵:未來應“寬財政、緊貨幣” 2010-04-19
求解“緊貨幣、寬財政” 2010-04-12
“寬財政、緊貨幣”後危機時代中國結構調整方略 2009-12-07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