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設需走出“開工糾結”
2011-11-14   作者:石家友  來源:求是理論網
 
【字號
  又見官方“否認”。這回是住建部,針對的是保障房。住建部的有關負責人稱,今年開工建設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的開工標準是,規劃設計的永久性建築工程已進入地基基礎的結構施工,僅搭建施工現場圍護設施或僅開挖基坑的,不計入已開工套數。此説否認了“1/3開工保障房只是挖坑”這一説法。(11月13日《京華時報》)
  “1/3開工保障房只是挖坑”,也許不是“空穴來風”。就在高調宣布全年保障房1000萬套開工計劃已經實現的同時,住建部副部長齊驥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其中存在約1/3的“挖坑待建”情況。他並且&&,住建部已下發通知,要求此類房屋年底前務必完成地基結構的施工。住建部的否認沒有明説,其實否認的就是副部長齊驥在媒體面前的“個人意見”。
  回過頭來捋一捋可以發現,今年以來有關保障房建設的話題,似乎一直沒能走出“開工糾結”。今年3月,國務院提出2011年新建10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其中包括400萬套棚戶區改造住房、200萬套經濟適用房和限套型面積、限價位的“兩限房”、160多萬套廉租房、220萬套公共租賃住房。然而,一季度全國保障性住房開工率為10.8%。隨後地方政府在監管層重壓之下,開工率終於在三季度實現猛增。至11月10日,住建部終於可以宣布,全年的保障房“開工”計劃已超過1000萬套。可謂是“提前完成”的又一范例。而伴隨着“開工率”的節節攀升,質疑聲音不絕於耳,還有的地方竟然爆出員工宿舍計入保障房開工數量的新聞。
  政府部門和媒體屢屢發布保障房“開工率”榜單,輿論對“開工率”是否有水分喋喋不休,我很疑惑,中央政府提出的“新建1000萬套”的任務,是怎麼“轉換”成了“開工1000萬套”的?
  一個時期以來,我國的房地産市場進入了持續高房價時代,房價已從經濟問題轉變成了政治問題。中央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間,新建保障房3600萬套,一方面保障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從增加供給的角度,調控房地産市場。應當説,這一決策,不論是對房地産市場,還是對政府職能轉變,都具有戰略意義。
  但實事求是地説,將近一年的實踐中,中央政府這一決策的落實是打了折扣的。從“新建”到“開工”概念的轉換乃至“偷換”,就是最好的注腳。如果保障房一直停留在“開工”階段,走不出“開工糾結”,我敢説,不僅是今年的1000萬套,就是“十二五”過後,3600萬套的任務,難保不淪為“傳説”。
  對習慣於“吸金”的地方政府而言,保障房建設是一個考驗。順利通過這個考驗,當前最重要的就是,盡快走出“開工糾結”;用保質保量的竣工,交出一份合格的“新建”答卷。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