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程序規範開始重建醫患信任
2011-11-09   作者:郭文婧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醫患矛盾頻發,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醫患互信的喪失。最近,“八毛門”事件和“錄音門”事件還未散去,又爆出佛山市南海區紅十字會醫院“錯把早産兒當死嬰丟廁所”的事件,進一步攪動了醫患信任關係。
  我們究竟靠什麼來重建醫患信任呢?法律信任關係的確立,給了我們很多有益啟示。法律信任關係建構的關鍵,是“沒有程序保障,絕無實體正義”信念的形成與共識。
  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的社會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相比於過去“熟人社會”以情感為基礎的道德信任,現代“陌生人社會”的信任關係,則是以法律信任為基礎的契約信任。契約信任的典型特徵,一是有成文的契約依據,二是契約雙方地位平等,三是注重證據保全。但我國的醫院和醫生顯然還沒有適應“陌生人社會”的這種轉變,“錄音門”事件發生之後,醫方沒有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這是對醫患雙方都最有利的合理方式,反而認為這是對醫生的極不信任。
  就以佛山市南海區紅十字會醫院“錯把早産兒當死嬰丟廁所”的事件為例,嬰兒生下來之後,如果醫方有程序上的規範,嚴格經過儀器檢測,對照新生兒死亡的標準指標逐項交叉判定,錯誤就不會發生了。如果新生兒出來之後,患方能夠參與死亡的鑒定,或者在作出處置嬰兒遺體時,能夠讓患方檢查確認簽字,錯誤也是可以避免的。信任和尊重從來都是相互的。讓患者參與的過程,其實體現的就是醫方對患方的信任和尊重,反過來這種信任和尊重又會得到患方的善意回應,從而就會確立真正的醫患互信。
  要真正重建醫患互信,除了繼續加強醫方的職業道德建設之外,還必須依靠制度性的程序來規範,比如制定並公開診療程序規範,建立電子病歷檔案,診療過程全程錄音錄像,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允許患者家屬參與診療過程,不允許的情況下,對重要的診療過程,比如手術,可以考慮視頻同步轉播以方便患者家屬及時了解情況。而這些規範的建立,實際上也是讓醫方的職業道德處於患者的監督之下,從而更好地發揮道德自律的作用。從程序規範開始,從制度建構與執行開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走司法程序”是理性和文明之舉 2011-11-08
證監會:跨境ETF産品尚未進入行政許可程序 2011-10-17
沒收貪官贓産要設回轉程序 2011-08-30
竊聽風暴攪亂默多克家族接班程序 2011-07-2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