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信息系統與限購之辯
2011-10-30   作者:南都社論  來源:南方都市報
 
【字號
  限購令從&&那一刻起就備受矚目,近日住建部部長姜偉新的一席話更是再一次掀起對其討論高峰。他&&,限購政策是不得已才採取的辦法,待住房信息完善後,就不必再採取限購這種行政色彩濃厚的辦法,並指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提出的更多采取稅收的辦法是對的。此言一出,頓時激起千層浪,各方紛紛推測,住建部言下之意是否限購令即將退出,而由房産稅取而代之。
  限購令自去年&&起就飽受爭議,關於限購令是走回頭路、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甚至違憲等等聲音幾乎從未停息。政府的宏觀調控一般有兩種形式,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是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來進行調控,常用的信貸、財稅政策均屬此列;行政手段則是通過行政機關,採取行政命令、規定等行政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限購令就是一種行政手段。政府調控一般以經濟手段為主,行政手段為輔,後者具權威性和強制性,見效快但副作用大,通常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才會十分謹慎地使用。近幾年房價暴漲,市場扭曲失靈,政府用了不少經濟手段都沒能抑制住房價狂飆的勢頭,而此時房地産泡沫已被吹大至極危險的狀況,要把房價按下來,只好用上限購這劑“猛藥”,説是不得已而&&,算是一句實話。
  但“是藥三分毒”,何況是限購這樣的“猛藥”,只能在病情兇猛時使用,長期服用不僅不能養生還會造成很大危害。如吳曉靈所言,長期採取限購政策是與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則相悖的。限購的性質已註定其不可能長命百歲,甚囂塵上的“永不退出論”站不住腳。
  限購本非長策,房産稅可説是大勢所趨,即使爭議不斷,但官方態度仍一直是堅持限購,住建部何以在此時高調放出取消限購的風聲?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千方百計逃避限購,限購拓展至二三線城市受阻,地方政府對限購的“抵抗”從隱性逐漸變成顯性;樓市遭遇量價齊跌,房地産開發商對限購抵觸情緒極大;某些扛不住的開發商開始打折促銷,此前以貴价買樓的業主大砸售樓部掀起退房潮;對限購去留的爭議甚囂塵上,各方劍拔弩張,矛盾一觸即發。此時住建部吹風取消限購,表明了限購非長期的態度,解除了一些疑慮,為此後的政策做鋪墊,更重要的是安撫各方情緒,讓地方政府和開發商揣着取消限購的盼頭,有助於緩解緊張的氣氛,穩住局面。
  耐人尋味的是,住建部提出取消限購的前提條件是完善住房信息,兩者乍看似乎沒什麼關係。但仔細一想,如果可以全國聯網確定一個家庭在全國各地擁有的住房總數,制定按擁有房子數量遞增的房産稅率,或許可以抑制投機性炒房,這樣,完善住房信息就成為推行房産稅的一個配套條件。但是,現在房産稅試點的上海和重慶效果不佳,如果説這兩個單獨試點無法顯示全國聯網推行的效果,那可以把眼光放到實行類似稅收政策的香港和美國,這兩者均沒能逃過房價暴漲、房地産泡沫的命運,因此,房産稅本身是否能有效抑制房價已然存疑。再者,中國房地産市場向來不是一個市場化的市場,地方政府早已因過度依賴土地收益而被房地産行業綁架,在雙方成為利益共同體的情況下,市場十分扭曲,即使房産稅本身在市場化市場裏確實有效,在這種情況下是否能發揮功效還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這幾個月一二線城市房價剛剛停漲有輕微下跌,而三四線城市房價仍在高速上漲,房地産調控只説是初步見效。如果在沒有找到有效的取代政策前就取消限購令,房價很可能報復性地再度暴漲。而現在,房産稅未必是能取代限購令有效抑制房價的政策,限購令的取消卻以房産稅的配套條件是否齊備作為標準,豈不怪哉?
  根據姜偉新的具體表述,如果住房信息系統建立起來,再加上銀行系統、財政系統、稅務系統的一些信息,以及公安的一些信息系統,統一起來到一個平台上,才能取消限購。現在住房信息系統聯網準備先在40個城市進行試點,但進行得並不順利,要把系統真的建立起來需要十年甚至幾十年都不足為奇,如果真要到系統建好才取消限購真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而建立住房信息系統的時間不確定性,或許正是住建部強調其為取消限購前提條件的原因———只要系統一日未完善,不取消限購都可理直氣壯。
  住建部此番言論,既以取消限購的表態安撫了各方情緒,又以完善住房信息的前提條件為限購的退出時間造就了無限可能,真可謂“兩全之策”。只是,盼著取消限購的人就有得等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