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聯組會議上,人大常委會委員吳曉靈認為,長期採取房地産限購政策與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則相悖,應更多地運用稅收手段調節。對此,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回應:限購是行政辦法,是不得已而採取的政策;還&&,在城鎮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立後,將不再採取這種行政色彩濃厚的辦法。
應該説,限購令自&&以來,質疑就沒停過。筆者承認,目前的限購令絕非沒有缺陷的調控措施,但更應承認,限購的確起到了遏制投機,讓住房逐漸回歸居住的基本需求,扭轉了房市投資過剩的不健康心理預期,遏制了房價的過快上漲。它是目前我國缺乏徵收暴利稅和房産稅基本條件的情況下,可採取的有效的舉措。
因為限購,目前多數一線城市的房價開始停漲,資金鏈吃緊讓開發商調整策略,房市調控初見成效。種種跡象似乎都在證明:兌現房價合理回歸的政治承諾到了最後時刻。然而房地産調控的歷史也告訴我們:每每調控見效的時刻,都是政策最易被左右和動搖的時刻。儘管從交易量和環比看,房地産市場的力量正在發生轉換,但價格的同比變化並不大,9月70座大中城市中房價同比下跌的僅一座。在這時,任何政策的風吹草動,對樓市而言都是極其敏感的。
令人擔心的是,在這個時候做這樣的表態,一旦被解讀為“限購令有望取消”,兩年多來艱難取得的調控成果就有可能毀於一旦,民眾對調控政策的信心將徹底崩盤,房價必然再次大幅反彈和失控。
在目前情況下,要對房地産徵收房産稅和暴利稅,很多條件並不具備。一旦取消限購,又無其他的制度性舉措替代,無異於放虎歸山。
溫家寶總理此前強調,調控決心不能動搖、政策方向不能改變、力度不能放鬆;還提出要利用這個有利時機,抓緊制定房地産調控的治本之策。這意味着,即使未來要取消限購,前提必須是&&包括暴利稅在內的制度性措施。一旦取消限購,對政策的傷害不可低估,來之不易的房價的理性預期會立即逆轉,報復性反彈將徹底毀了調控成果。對本來實體經濟虛弱的中國經濟而言,這無疑是個危險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