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流動性氾濫、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及房地産行業本身周期性調整的背景下,中國房地産調控政策趨緊,資産價格泡沫抑制將不會放鬆。房地産行業走勢將開始分化,住宅産業面臨行業拐點,商業地産供求失衡,投資價值顯現。 持續的房地産調控政策效果開始顯現:國房景氣指數持續回落,9月跌至100.41,10月開始可能跌破100;房地産銷售價格指數開始回落,9月為101.61;房地産開發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數據2月以來同比大幅下降,1-9月累計同比下降96.2%,顯示資金在流出房地産業;8月以來土地購置面積大幅下降,1-9月累計同比僅增加7.2%。 在房地産調控政策趨緊背景下,住宅産業開始步入行業拐點。1998年以來,中國房地産業高增長的基礎是真實需求,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住房制度改革政策導致的需求噴發效應、居民可支配收入加速增長、恩格爾系數下降後的居民消費升級、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住宅産業增速開始放緩,由高速增長期進入平穩增長期。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分析,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時,住宅産業將進入平穩發展期。按照2003-2010年中國人均GDP增速測算,2015年左右中國人均GDP可能達到8000美元水平。考慮人民幣升值加速因素,此時間點可能提前到來。 此外,人均居住面積數據也顯示中國住宅産業增速將開始放緩。1998年-2002年的4年時間,中國的住房成套率(成套住房佔調查總戶的比重)由55%迅速提高到73.81%。國際經驗顯示,住房成套率接近90%左右時,繼續提升的速度將顯著減緩。參照1998-2002年的情況(四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2010年中國城鎮居民住房成套率應當已經達到90%。 此外,保障性住房建設將對住宅市場帶來較大衝擊。十二五期間,國家計劃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萬套,大約是過去10年建設規模的兩倍。2011、2012年每年建設1000萬套,按照平均每套40平方米計算,兩年將增加4億平方米。中國目前每年新增城鎮人口為1500萬左右,2010年商品住宅銷售面積6.3億平方米,考慮到新增需求、折舊、拆遷等因素,中國2007—2015年住宅需求總計約為110.7億平方米,年均增加13.84億平方米。 另一方面,寫字樓、商業用房市場供求開始失衡。2010年寫字樓竣工面積/銷售面積比值為0.93,2009年比值為1.06;2010年商業用房竣工面積/銷售面積比值為1.15,2009年比值為1.25。這説明寫字樓、商業用房市場現實供應趨於緊張,面臨價格上升壓力。對於房地産投資來説,首選將是商業地産。 應該説,房地産行業調控將深入和細化,並成為常態。除非有大的經濟危機衝擊,否則不會放鬆。對於投資來説,加息周期的末期是地産投資較為合適的投資機會,因此鋻於國內處於加息周期中,除非稀缺性較為突出,房地産行業整體投資時機仍需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