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念水餃被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後,鄭州思念食品副總經理賈國飚説,“按國家目前的食品安全衞生標準,水餃中確實不得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但是,“按照新的即將生效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被檢出有問題的水餃金黃色葡萄球菌含量是達標的”。他還透露,食品安全標準就要降低了。(《廣州日報》10月23日) 技術進步了,有的食品安全國標反而降下來了,這一事實本身已讓人驚詫。可更讓人驚詫的是一些專家為之進行辯護的理由,要麼説什麼衞生標準和安全標準是兩碼事,新標準雖然降低了衞生標準,但提高了安全標準;要麼説什麼多年的檢測實踐表明完全不檢出微生物幾乎不可能,言外之意就是之前的標準有點不現實。 衞生標準和安全標準的確是兩碼事,但問題是,專家並沒有解釋清楚,為什麼降低了衞生標準就意味着提高了安全標準?或者説,安全標準提高為何一定要以降低衞生標準為代價? 至於説“不現實”,則更是我們熟悉的論證手法,像曾經引起過軒然大波的生乳國標,也是在現實論的支撐下,使得乳蛋白含量和菌落總數均降至歷史新低。其背後的理由是,與其逼迫企業脫離實際造假,不如尊重客觀實際。 固然,科學問題需要周密嚴謹的論證,但是,在食品國標問題上,周密嚴謹論證的前提應該是利益相關各方共同參與的結果,而不是只有一方獲得壓倒性話語權的結果。也就是説,一旦在一個科學的問題上,沒有各個利益相關主體均衡的話語權,科學論證也好,現實需要也罷,都可能為作為企業一方通過降低標準獲取利潤更大化的幌子而已。 或許有人説,食品安全國標的制定都有嚴格的程序,需要各方進行充分博弈才能決定的,哪能被誰輕易就“綁架”得了的。這種辯解理由正如乳業國標起草組組長王竹天曾經的一段話,“七十多位不同領域的專家,11個部委機構的聯合,難道會是擺設?”但問題是,其中最重要的博弈,究竟是企業之間“利益重新分配”的博弈,還是企業利益和消費者權益之間的博弈呢?事實上,博弈只有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展開,才能夠實現平衡各方利益的結果。 一些食品安全國標為何調降,不應是場烏龍,期待相關政府部門更詳細的回應。好在新國標只是處於徵求意見階段,有關部門應向社會充分闡釋新國標修改的要點,通過知識的普及,保障消費者的話語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