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難題倒逼中國經濟實業再造
2011-10-20   作者:張茉楠(國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員)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張茉楠

  近期,溫州民間借貸引發的資金鏈斷裂、企業主“跑路”以及無法履行債務等一系列經濟金融風險已經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關注,國家及時&&了扶持中小企業的金融政策。然而,民間資本為何躁動,高利貸為何盛行等問題值得深思,“産業資本”與“金融資本”角逐所反映的問題也應引起重視。
  溫州高利貸氾濫既有供給的原因,也有需求的原因;既有政策的原因,更有制度的原因,而更深層次卻反映了中國經濟增長模式陷入困境的真實現實。 高利貸等地下金融興盛源於金融市場的二元分割,這種非正規金融某種程度上提供了一種補充,但也形成了利率管制下資金價格的扭曲。高利貸的需求方主要是中小企業,今年以來信貸政策收縮,市場流動性開始吃緊,但市場融資需求旺盛,特別是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更為迫切,導致資金供需加速失衡。於是,正規金融與民間金融之間形成了位差,地下金融更有了填平其資金“水位”的機會,導致民間利率奇高。
  而為了追逐高利潤,一些資金又轉戰房地産市場,數據顯示,溫州民間借貸市場規模將近110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近40%,這其中用於一般生産經營的僅佔35%,20%左右通過房地産企業的融資、集資炒房等進入到“房地産投資”,高利貸不僅吞噬了産業利潤,也架空了貨幣政策和宏觀經濟調控。
  如果説當前的高利貸是緊縮政策帶來的副作用,那麼對此擔憂將是短暫的,適時的政策調整即可緩解壓力,但高利貸興盛也許只是現實的一部分。應該講,高利貸不是造成當前溫州困境的原因,而是一個結果。溫州是民營經濟做實業起家的前哨,擁有超過40萬家企業(多數為小型企業)。改革30年來,溫州企業和民間靠加工貿易和産業鏈協作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本。然而近些年,由於政策紅利下對外向型經濟的路徑依賴,溫州産業基礎變得十分薄弱,要素支撐不足,創新的瓶頸和産業升級壓力使得大量實業企業紛紛外遷,經濟空心化的趨勢日益嚴重。溫州乃至浙江投資不足問題非常突出,近10年,浙江投資率增速一直低於8.6%的全國平均水平。2008年全國達57%,浙江為44.0%;2009年全國為65%,而浙江僅為47%。而同期,溫州投資率始終徘徊在31%~37%之間,比長三角城市平均水平低13.6個百分點,投資增速比長三角城市平均水平低10.6個百分點,均居於末位。資本從來不會甘於寂寞,一些溫州資本將實業當做融資平台並借力民間借貸,參與房地産等炒作,使得溫州資本大量外流,甚至熱錢化。
  應該講,溫州高利貸並非是個例,在中國的一些區域,如珠三角、鄂爾多斯等地區同樣存在高利貸氾濫的現象。事實上,央行從2008年就開始調查民間借貸市場。據統計,到2010年3月末,民間借貸餘額為2.4萬億元,融資規模比2008年有所擴大。但從今年上半年情況看,民間借貸與往年相比呈幾何級數增加。過剩的貨幣沒有進入到實業循環,而是流入房地産等資産領域。資本都是逐利的,它會在不同産業的平均利潤率之間作出比較。一直以來中國的産業資本利潤率回報十分豐厚,1998年到2008年,中國一般工業企業利潤平均增長30.5%,而這種高利潤率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於要素資源價格的扭曲。中國以其低勞動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環境成本和較好的産業配套體系克服了資本邊際收益遞減的規律,成為資本獲取價值的“洼地”。
  然而,近年來,由於紅利的減少,勞動力、土地、初級産品價格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工農業産品剪刀差正在供求不平衡的推動下逐步回補,製造業利潤率越來越薄。除此之外,不僅靠實業起家的眾多民營企業紛紛“逃離”實體經濟,一些大型國企也“不甘寂寞”。當這些資産領域産生預期利潤率大大超過製造業利潤率時,就會導致大量資金流向房地産行業。數據顯示,2009年全球房地産投資額為3650億美元,中國為1562億美元,與2008年相比增幅超過一倍,約佔全球的四成,大量的資本沉澱於房地産等資産領域,經濟泡沫化和産業空心化的傾向已經開始在局部地區顯現。這樣,為了償付借貸成本,高利貸借來的資本只能回流到房地産等高利潤行業,進而形成惡性的資本循環和風險鏈條。
  因此,解決溫州等地區民間借貸的金融亂象,並不能僅靠放開非正規金融管制,讓民間借貸“正規化”,或是一些短期的應急之策。解決當前溫州的困境需要全局觀,應該講溫州已經拉響了中國經濟的風險警報,溫州需要反思,中國也需要反思。中國的確到了經濟轉型的“危機時刻”。
  隨着這三大紅利的逐步衰減,中國主要依靠低成本優勢的超高速增長的“黃金年代”已經漸行漸遠,以往“以利潤換資本”等要素驅動的發展方式面臨着巨大的挑戰,中國未來的可持續的增長動力到底來自於何方?中國並不缺少資本,而是缺少實業精神。莊子曾經説過,“內聖外王”是治天下之道。實體經濟的下降永遠是最大的風險,從日韓、拉美等地區的經驗教訓來看,明確地提出“實業立國”的國家發展戰略,有效處理好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關係,未來中國突破技術創新瓶頸、延伸産業鏈推動産業升級,實現實體經濟再造,對我國當前乃至長遠的經濟繁榮具有更加重要的戰略意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溫州困局亟待制度救贖 2011-10-20
破解溫州困境系列報道 2011-10-19
溫州之病乃實業之痛 2011-10-17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