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文化成為“支柱産業”
2011-10-20   作者:新京報社論  來源:新京報
 
【字號
  剛剛閉幕的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部署,提出“要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
  在全會的公報中將文化産業定位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還是第一次。
  那麼何謂“支柱性産業”?一般而言,支柱性産業就是在國民經濟中生産發展速度較快,對整個經濟起引導和推動作用的先導性産業。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支柱性産業往往要佔據5%以上的比重,同時還能帶動相關産業的發展。一個可供借鑒的數字就是美國,美國的文化産業大概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10%,相比較之下,包括汽車及零配件、汽車生産設備等在內的汽車工業,其總産值只佔GDP的3%。
  與其他産業相比,文化産業的前景更為誘人。在這個時候鼓勵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可謂生逢其時。
  按照現有的統計數據,目前文化産業還遠未成為支柱性産業。根據國家統計局最近發布的報告,2010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産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為11052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重為2.75%。但需要指出的是,這幾年文化産業的增幅非常快,在2008年至2010年間,文化産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年均增長24.2%,遠超一般産業。
  我們目前的文化産業所佔國民經濟的比例還非常微小,那怎麼才能讓文化産業成為支柱性産業?
  誠如六中全會公報所提出的,“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這正是文化産業發展壯大的不二法寶。具體來説,就是通過多種主體投資,通過市場競爭達到優勝劣汰,最終實現文化産業的繁榮和發展。由於種種歷史原因,文化産業限制較多,不僅是所有制形態上的,同時還有准入門檻等各方面的限制。但是作為一種“産業”的振興和繁榮,只有盡可能放鬆各種限制,鼓勵市場競爭,才能實現。
  以電影産業為例,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超百億,而在2002年,中國電影票房只有10億。為何短短8年間,電影票房收入能夠有10倍的增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這幾年間多主體投資、多元化融資和多樣化經營成為電影産業的基本模式。社會資本、民營資本、海外資本紛紛介入電影産業,而不再是以往的國有資本一枝獨秀。
  當然,還須警惕的是,在以往的發展經歷中,我們往往把發展某個行業的重點放在“加大投資上”。如果有些地方政府還是把重點放在投資,而不注意通過市場競爭來促進文化産業的發展,結果可能是建立了一大批的文化産業園區,但是真正有分量的文化産品卻出不來,最終文化産業淪落為房地産業,成為企業跑馬圈地的工具。這是必須予以重視的。
  任何産業都需要資本的介入,但對於文化産業而言,資本固然重要,更為重要的是創意,以及支持和保護自由創造的制度環境。其中既包括加大對知識産權的保護力度,亦包括為文化創新提供包容、寬鬆的管理體制,從根本上,也就是需要加快完善文化法規,為文化産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六中全會力推文化産業成國民經濟支柱産業 2011-10-19
文化産業萬億大市場待挖掘 2011-10-19
“十二五”文化産業敲定七大方向 2011-10-19
運河文化與“品牌之城” 2011-10-19
“兩河文化”造就德州人 2011-10-19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