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檢體制改革要“傷筋動骨”
2011-10-20   作者:魯寧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魯 寧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10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辦發(2011)48號文件,將省級以下工商、質檢部門,由垂直管理改為市、縣兩級地方政府管理。據此文件,地方工商、質檢部門業務上接受上級工商、質檢部門的指導和監管,領導幹部實行雙重管理,以地方管理為主,其行政編制分別納入市縣行政編制總額,所屬技術機構的人員編制、領導職數,由市、縣兩級機構編制部門管理。
  這意味着,十三年前好不易擺脫地方保護樊籬實現省以下垂直管理的工商、質檢部門,將再次回歸市、縣兩級政府管理。這多少令輿論感到意外,卻又在意料之中。
  國內各級政府機構的職能、功能、管理權限包括隸屬關係的變動乃至機構的“撤並合”,都屬稀鬆平常事,各類被管理對象早就習以為常。每一次變動都有充足理由描繪變動必將帶來的美好前景,等到下一次再變動時,沒有人會顧及上一次的美好前景為何實現不了,而新的美好前景則猶如銀行開出的承兌匯票,再次讓持有者期待下去。
  1988年,省以下工商、質檢部門由屬地管理改為垂直管理,理由是,非如此就不能擺脫地方行政長官對相關管理與執罰的干擾與阻止。當年的制度改良者們自信,只要地方工商、質檢局長們的烏紗帽、隊伍編制、財政撥款三大“命門”均上收至省級工商、質檢部門,市縣兩級工商、質檢部門就可無所顧忌地放手履行各自的職能。
  如今被迫再“翻燒餅”,其理由變成了必須克服和排除垂直管理所凸顯的且日益嚴重的互相扯皮。這話聽起來與當年必須掃除地方保護干擾一樣,照樣體現了“政治正確”原則。只是,一張嘴巴兩張皮,再怎麼修飾“翻燒餅”的必要性,都掩飾不了制度改良者只圖“傷筋”卻一次次回避“動骨”的深層次問題。
  這十三年間,我國食品安全形勢非但難言好轉,反而演變為巨大的信任危機以及普遍的社會(包括工商、質檢隊伍在內)焦慮。相信重新屬地化管理的工商質檢體制,有利於減少某些特定情形下的執法扯皮。可原本只稍有改觀的地方保護及地方長官粗暴干涉有關執法活動的劣習,會否再次出現?
  國內現有的食品安全監管,採取多頭監管、分段負責的方式,前者如“九龍治水”,後者形同“鐵路警察”。根據食品安全法,從田頭到餐桌,農業、質檢、工商、衞生、食藥監五頂“大蓋帽”被配置於第一線。這樣的制度架構,看似只是體制落伍問題,本質卻是部門利益根深蒂固,不容觸動。
  近來,社會管理創新被視為政府改進執政工作的重點。從大處着眼,針對食品安全的任何監督,皆屬於社會管理的內容範疇,而且是必須置於首要位次的管理內容。循這一思路和理路,食品安全監管從手段到方法都得創新。而此創新的前提,則在於首先對“九龍治水”和“鐵路警察”動刀子,也即從革新工商、質檢行政體制下手。
  不然,若干年之後,工商、質檢機制保不定還得再行大的改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豐田就中國質檢總局申訴展開調查 2011-09-02
質檢總局:暫停進口台灣問題産品 2011-06-02
質檢總局:擴大禁止從日本進口食品農産品範圍 2011-04-10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