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建設銀行北京分行將首套房貸款利率上調到基準利率的1.05倍後,目前,已經有14個城市開始上調首套房貸款利率。全國城市的部分銀行首套房貸款利率不僅告別“打折”,還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5%-30%不等,部分城市甚至有上浮50%的銀行。 在過去近兩年的時間裏,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房地産調控所涉的房貸緊縮政策,幾乎都小心翼翼地繞開首套房,此次首套房貸利率上調的行動已經給出了一個風向標的意義,尤其是在當前房地産市場進入到一個真正的拐點的時候,金融機構的利率工具對房地産市場的拐點走勢將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與以往監管部門要求銀行緊縮房地産的信貸行政指令不同,當前的這些政策是銀行自身根據市場做出的,因此更能夠從根本上給房地産帶來實質性的影響。 實際上,銀行金融機構對首套房貸款利率進行上調本身也是由於宏觀調控政策以及市場風險壓力形成的。因此,出於房地産行業的健康發展,房地産需要調控。雖然在持續的銀行緊縮壓力下,中國的房地産企業現金流出現壓力,但是房價依然處於相對較高的位置,其整體業績並不低。以106家上市房企為例,業績增長率達到22%。 不可否認,對於目前的調控,由於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因此房價到底會跌多少,誰也説不清楚。而房價的下跌直接給銀行帶來資産縮水的風險,比如現在買一套價值100萬元的房子,按三成的首付來算,業主掏30萬元,銀行貸款70萬元。 如果未來一年,房價的跌幅為30%的話,那就是説,這套百萬元的房子只值70萬元。業主把房子賣掉,也只夠還銀行的貸款,而未來又是未知數,如果房價繼續下跌的話,那業主賣掉房子還不夠還銀行的錢,因此業主只能把房子抵給銀行,銀行拿到的是一筆縮水的資産。在房地産價格下跌明朗的情勢下,銀行只有上調首套房貸利率,減少放貸或者不放貸。 從目前的這個信號來看,雖然有質疑銀行提高利率為賺取利差收入,但是從整個經濟發展的情況而言,政府實際上是期望通過銀行提高利率這一市場化的形式,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從而給房地産施加影響,而首套房貸款利率調整也為存量房利率上調埋下伏筆,最終實現結構性的調控目標。所以,隨着銀行首套利率的上調,房地産價格下跌的趨勢已經基本明朗,開發商的選擇是降價出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