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調整撞了外地人購車的腰
2011-10-18   作者:李光東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個稅起徵點從2000元調至3500元,對於每個人來説都是一點實惠的欣慰。不過,在北京229萬不再納稅的人中,那些沒有北京戶口的外地人,這欣慰或許會變成遺憾。因為這將意味着他們無法獲得納稅證明,也就無法購車。
  問題隨之産生了,購車政策該不該微調?
  理性地看,這購車政策不調有不調的理由。“連續五年繳個稅”的條件,原本就是為了給外地人購車設置一定的門檻。北京的車多,無限制地買下去,也不是個事兒。對於外地人來説,用納稅來限制,也就是要求購車者有一定的經濟能力。而“五年”的期限,則表明這個經濟能力要穩定。
  無論是從政策制定的初衷來説,還是從政策條款約定的涵義來看,這個購車政策的限制條件都仍然成立,並沒有因為個稅調整而影響了政策的指向和具體要求。換句話説,其政策並沒有因為環境的變化而執行不下去,反而對政策指向更加有利,也就沒有微調政策以適應環境的必要性。因此,在“連續五年繳個稅”這個限制條件不會取消的情況下,堅持這一購車政策,在理論上仍然是説得通的,在理的。
  然而也應當看到,個稅的調整,的確直接影響到少部分外地潛在購車人的利益。雖然合乎納稅條件也未必能買上車,因為還要參與搖號。同時,從實際看直接受影響的這部分外地人的數量其實相當有限。但至少他們的購車夢,此前可以有,此後就不一定有了。對於這部分群體來説,個稅調整的欣慰瞬間就變成遺憾,的確有點不爽。因而,從政策執行的人性化角度看,微調一下,關切一下這部分群體的利益和感受,也合乎情理。
  個稅調整撞了一下外地人購車的腰,更值得探討和思考的也許是,對外地人購車限令有沒有必要性,或者以何種方式進行限制才能取得最大限度的共識。此前北京召開有關會議,對幾百萬外地來京務工人員,將視作“北京的新市民”。“新市民”的含義即意味着無論是農民工或其他來京務工者,都和北京市民一樣享有同等待遇,這體現的是城市的進步與胸襟。顯然,這個“新市民”的含義,對於範圍更寬泛的那些沒有北京戶口的外地人,同樣是適用的。在這個意義上,不專門對外地人設置門檻,是有其道理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個稅22.3億減稅規模有點少 2011-09-14
社保費要不要計徵個稅? 2011-09-02
個稅新規今起實施 消費品行業長期受益 2011-09-01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