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利貸既要“堵”也要“疏”
2011-09-29   作者:韓哲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高息借貸-資金鏈斷掉-跑路,這成為近期民間借貸臻於瘋狂的一些溫州企業的寫照。事實上,民間借貸換一個詞,就是我們熟悉的高利貸。昨天一則“溫州老闆攜13億元高利貸跑路,債主八成是公務員”的新聞就成為各大門戶網站的頭條,可見高利貸現象已不是小打小鬧了。
  經濟學家茅於軾對於高利貸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利息高説明供不應求,應該鼓勵全民放高利貸。都去放高利貸了,利息也就下來了。這當然只是紙上談兵的想法,民間借貸存在風險,只是基於債權人對於債務人的信任,一旦違約了,風險就是血本無歸。你不可能強求全社會都是風險喜好型的,讓全民去放高利貸就相當於讓全民去炒股。高利貸在冷冰冰的經濟學原理面前是合理的,有供給是因為有需求,但是在現實環境中,高利貸是刀尖上舔血,靠高利貸將企業轉危為安的畢竟只是少數。
  高利貸洶湧對應的是兩個問題,一是以民營為主的中小企業缺錢,銀根緊縮的宏觀大環境使得國有大商業銀行更青睞大企業和大客戶,對中小企業惜貸,銀行有自己的利潤指標和風險控制,這麼做有其道理。相關監管部門的三令五申也不會收到太大效果;二是國民經濟中的金融化趨勢比較嚴重,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願意把錢拿出來放貸,短時間內獲取高回報。不久前的上市公司中報業績較為“養眼”,可是具體一分析,很多公司的主營業務都不怎麼樣,賺錢都是靠放高利貸,而不是將資金用於實業經營。也就是説,一些能夠輕易和便宜從銀行貸到錢的公司,自己一轉臉當起了“二房東”,利用監管漏洞,把錢以更高的利息轉借給更需要錢卻不易貸到錢的中小企業,躺着就把錢掙了。有媒體提供一組數據,溫州從事製造業的中小企業的毛利潤一般在3%-5%,而民間借貸的年利率能達到60%,還得是托關係才行。
  民間借貸愈演愈烈,系統風險不斷被推高,政府自然不能坐視不管。溫州市政府就已經表態,在要求嚴厲打擊暴力討債等違法犯罪行為之外,還&&對於出現暫時流動性困難的企業,不能簡單停貸或收貸,以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然而更長遠的是,如何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這種需求是剛性的,正規的銀行渠道借不來錢,那就只能求助於非正規的融資渠道,比如高利貸和地下錢莊。浙江女富翁吳英非法集資的案子很矚目,她非法吸收存款,觸犯法律自是無疑,但對於為時已久的吳英現象,我們不能説僅僅只是把這樣的人抓起來,而應在制度上有所反思,有所創新,能否提供這樣一種制度安排,對於個人以及眾多的中小金融機構,合法吸收存款該怎麼做。
  極容易變身高利貸的民間借貸,光靠堵是不行的,還要靠疏導。利率不夠市場化,不能夠反映市場上資金的供需狀況,所謂旱的旱死,澇的澇死。任何價格如果被過多管制以致扭曲,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尋租,一是黑市,對於利率也不會例外。金融市場上不可能是大銀行包打天下,一枝獨秀,大銀行的身份自然讓其更多的是考慮如何服務大企業。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還需要大量的中小銀行來對接。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溫州官員放高利貸現象普遍 借款利率最高140% 2011-09-29
4月至今溫州29家企業老闆欠高利貸逃跑 1人跳樓 2011-09-29
評論稱高利貸8億官銀約等於財産公示 2011-09-29
高利貸是中國經濟的心腹之患 2011-09-29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