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老闆“跑路”反映民間金融亂象
2011-09-28   作者:賈林陽  來源:湖南在線
 
【字號
  溫州頻繁曝出“老闆無力還債而跑路”消息,包括眼鏡行業龍頭浙江信泰董事長胡福林等著名企業老闆。目前可證實的溫州老闆“跑路”至少已發生20起。浙江副省長、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為此主持召開座談會,宣布要積極引導民間金融規範發展,“政府該出手時就要出手。”(9月27日《東南網》)
  近年來,中小型民企融資難,溫州民間大批資金在因政府調控撤離樓市、股市、礦産等投資渠道後,迅速在溫州形成了規模高達上千億元的民間借貸市場。他們幾乎都已放棄實業,或兼辦擔保公司,或專門放貸,“銀根緊縮,實業利潤又薄,資金周轉出現問題,只能選擇"跑路"。”
  從溫州已發生的20起中小企業老闆“跑路”事件可以看出,中國民間金融與地下金融現象愈演愈烈,這本身就説明目前對於民間金融的限制已經遠遠滯後於現實經濟的發展。如果政府還試圖建立沒有地下金融的烏托邦社會,事實上是在拖市場經濟發展的後腿。
  民間集資從未停止,因為中國合法的金融機構從來沒有真正擔負起中國草根市場的資金血管。一直以來,中小企業都被視為“沒娘養的孩子”,幾乎所有商業銀行的長期貸款對象都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大項目,而對中小企業則通常都是一年以內的流動資金貸款,基本上不會提供長期貸款或固定資産投資貸款。中小企業將流動資金貸款作為固定資産投資貸款來使用,存在短債長用的問題,企業只好拆東墻補西墻,利用滾動貸款甚至借入高利貸彌補資金缺口,假如一旦資金鏈斷裂,出現企業老闆“跑路”也就在所難免。
  不顧現實對民間金融的打壓産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首先,民間金融遲遲無法正名,也就意味着不可能形成規範化的運作體系,甚至連窮困的孟加拉國的小額貸款體系都比不上。正如江省副省長、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所説:“面對當前經濟金融形勢,我們一定要清醒、堅定、有作為。政府該出手時就要出手,出手的目的在於規範引導,促進經濟轉型發展。”
  同時,除了規範溫州民間金融市場,拓展企業融資渠道,緩解融資難題之外,還需着眼於創造更多的綠色與科技的中小企業,這需要盡快解除服務業管制及通過稅收、金融等手段鼓勵創新。
  因此,只有把規範民間金融市場,擴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和促進經濟轉型結合起來,溫州企業才能在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尋找突破口。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