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人的錢沒花好 導致稅負痛感強
2011-09-27   作者:吳半畝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9月19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中國稅負痛苦指數世界第二”説法不實》一文,相關專家就福布斯雜誌發布的中國稅負痛苦指數高居世界第二的幾個焦點問題進行了批駁。20日,《新京報》刊發《福布斯與人民日報激辯中國稅負痛苦指數》,就以上問題進行了反駁。加上隨着8月財政收入數據的公布,今年全年財政收入預計突破10萬億元的消息,稅收負擔問題再次成為公眾和媒體熱議的話題。
  稅收的確會增加納稅人的痛苦感,但是把納稅人的痛苦感完全歸咎於稅收,顯然有失偏頗。這裡,暫且不論有關各方爭論激烈的邊際稅負、名義稅負、實際稅負等統計口徑是否科學,也不論“稅負痛苦指數”這個出自大洋彼岸的指標是否“放之四海而皆準”,只要仔細分析一下稅收負擔和稅收痛感的關係,就不難發現:根本沒有必要老拿稅負説事。
  稅收負擔必然會帶來稅收痛感,但這種痛感並非都來自於稅收,甚至多數痛感並不是來自於稅收的“收”,而是來自於稅收的“支”。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是,既然國家和納稅人因稅而存在天然的矛盾,國家從納稅人這只“鵝”上“拔鵝毛”,無論“拔”得有多“藝術”,“鵝”都會有痛感。這個痛感,也就是福布斯説的稅負痛苦指數。那麼,納稅人的痛感真的來自於稅收負擔重嗎?不儘然。
  其實,近年來我國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減稅改革,如農業稅的直接取消,增值稅轉型顯著擴大了企業的稅前扣除額度,企業所得稅“兩法合一”的改革將企業的名義稅率從33%降到了25%,個稅改革中不斷提高免徵額等等,同時還明確了“産業優惠”的導向,對國家重點扶持的基礎設施産業、高新技術産業、新能源産業等給予了大量的稅收優惠。這些減稅性質的改革,可謂力度空前。客觀地講,我國目前的稅負水平,在國際上應該處於比較正常的水平。在這個背景下,納稅人還覺得納稅“很有痛感”,關鍵在於我國的財政支出中,用於公共福利的部分太少。稅收帶給納稅人的痛苦感和幸福感,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關係。用於公共福利支出帶來的幸福感少了,痛苦感自然增加。
  舉例來説,取消農業稅後,農民這個群體幾乎不再屬於直接稅納稅人,只屬於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間接稅的納稅人。即便考慮到間接稅的“痛感因素”,最令他們痛苦的,也不是間接稅帶來的稅負,而是他們辛辛苦苦生産出來的農産品價格遲遲上不去,是各種生産資料價格上升導致種地的成本越來越高……
  在探究稅負痛感的問題時,多數人似乎都進入了一個誤區,那就是把研究這個問題的樣本僅僅局限在了城市,甚至更多地局限在了工薪階層。這個階層的稅負痛感,實際上在無形中悄悄取代了全體納稅人的稅負痛感,並飆升到了“全球第二”。其實,在我國這樣一個城鄉二元經濟特徵非常明顯的國家來説,真正影響納稅人幸福感的,並不是稅負帶來的痛苦感太多,而是稅收“取之於民”之後,很多時候沒有“用之於民”,因此導致幸福感太少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讓富人成為納稅主體 2011-09-22
多收的稅,要退還納稅人 2011-09-14
稅務總局:9月發放的工資薪金按新稅法納稅 2011-09-08
開徵地方教育附加,納稅人同意了嗎 2011-08-18
演砸了的龍蝦節不能只砸傷納稅人 2011-08-16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