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上的中國要求汽車維權入法
2011-09-23   作者:徐立凡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中國已是車輪上的國家,汽車業的發展已由數量訴求進入質量訴求時代,最終決定汽車業穩定發展的前提將變為維權環境。
  日前,國家質檢總局發布消息,即日起對汽車三包規定再次徵集公眾意見,並於10月下旬召開立法聽證會。新意見稿明確了家用汽車産品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界定了從銷售商、製造商到修理商的義務和責任,其中明文規定“因嚴重安全故障累計修理兩次仍不能解決,可要求退貨”等退換條款。
  這是2004年底徵集過意見的汽車三包規定經歷6年多的難産期後,取得的最新進展。這一進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家用車消費形勢倒逼的結果。近年來,汽車業的政策重心集中於生産環節,政策對消費維權的關注度並未隨着汽車業的高速發展而及時提升。在不時聽到車主因汽車質量問題憤而砸車的消息背後,是消費者維權難和汽車質量問題迅速上升的現實。據中消協數據,2010年汽車成為投訴量同比上升幅度最大的商品,其中,因質量問題産生的投訴佔到一半。在佔據市場份額的考量下,許多車企近年來不斷推出新車型,推出周期遠遠少於國際平均期限,這不免令人擔心,大批新車將進一步加劇汽車質量糾紛。
  新規定對汽車消費者權益的支持力度有了不小的提高。比如,整車“三包”有效期內,遇3種情況可退貨、更換或修理;修理超過5日應提供備用車或給予合理的交通費用補償等。但是,消費者是否能享受到這些利益令人懷疑。一方面,處於空中樓閣中的汽車“三包”規定給供應方留下了過大的豁免空間。此前,消費者遇到質量問題要求退車,經銷商和廠商多會以沒有三包規定而“只修不換”,導致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另一方面,僅有態度而缺少操作細節的維權規定,可能遭遇各種方式的卸責。比如,新規定中所設置的退貨、更換或修理的前置條件,如何認定?即使能夠認定,如果程序繁冗,仍然會導致維權不力。
  讓汽車消費者維權真正落地,技術上並不複雜。其一,在走完程序後盡快&&三包規定,讓供需雙方博弈有章法可循。其二,盡可能完善操作細節並避免冗長程序,保證消費者用較低成本即可成功維權。其三,補充相應的剛性處罰措施,抬高不守規則者的違法成本,防止耍賴皮。
  現實中,不複雜的事情也可能變得複雜。汽車業作為各地重點培養甚至依賴的經濟增長點,重銷量輕維權本身就可能成為地方管理部門的潛在傾向。在這種情況下,剛性規定能否建立,會不會打折,涉及更大的博弈。
  不管怎樣,都要認識到中國已是車輪上的國家,汽車業的發展已由數量訴求進入質量訴求時代,最終決定汽車業穩定發展的前提將變為維權環境。從這個角度説,汽車維權儘早入法,是必須有的戰略舉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國航保險沒買上仍扣費 維權一月款項未還 2011-09-16
京貿國際再降6000元引老業主維權 2011-09-13
特價房引業主維權北京樓市陷困境 2011-08-30
無人維權折射監管缺位 2011-08-05
維權才是最根本的“維穩” 2011-07-27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