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銀助推新興産業
2011-09-19   作者:百合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十二五”開局之年,財政資金的“輸血”流向給社會資本釋放出明確信號: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傳統産業的技術升級將成為未來的投資主線
  近日,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相關《暫行辦法》,明確中央財政將參股創投基金,集中投資於節能環保、信息、生物與新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先進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領域。這意味着,國家在加快推進新興産業發展上,不僅有政策層面的支持,更有真金白銀的投入。
  新興産業的表現,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也是“十二五”時期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一場重頭戲。一般而言,新興産業知識技術密集,一項技術、一款産品從研發到應用,往往要克服許多困難,經過幾十次、上百次的創新實驗,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是很難做到的。由於新興産業初期投入高、風險大,社會投資往往採取慎重態度,不敢輕易涉足。這個時候,中央和地方政府果斷出手,把財政資金投向新興産業,無異於雪中送炭。
  財政資金投向新興産業,其影響遠遠超過資金本身的投入。因為財政資金有着“四兩撥千斤”的效應,它對社會資本有很強的帶動能力。這一特點,在抵禦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面對危機,從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央財政增加公共投資1.18萬億元,並帶動引導社會投資4萬億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對中國經濟率先回升、保持穩定增長功不可沒。
  “十二五”開局之年,財政資金向新興産業“輸血”,等於向社會資本釋放出明確信號: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號角下,中國産業結構將發生重大調整,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傳統産業的技術升級將成為未來的投資主線。這個信號,將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向新興産業集聚,幫助那些剛剛起步、嗷嗷待哺的企業敢於創新、快速成長。而對規模不斷擴大、卻苦於沒有出路的民間資本來説,與“國家隊”並肩作戰,在投資渠道進一步拓寬的同時,承擔的風險相對減小。投資一旦成功,新興産業強勁的市場生命力將帶來巨大的社會需求,投資回報也會相當可觀。
  值得稱道的是,此次中央財政資金投入新興産業,摒棄了過去“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不是將錢直接給到某個企業,而是採取完全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通過參股創投基金,將中央和地方的財政資金與社會資金捆綁在一起,委託專門的機構管理基金,確定資金投向。投資獲得的增值收益, 拿出20%給基金管理機構作為獎勵,剩餘部分再由中央財政、地方政府和其他出資人按比例分配。這樣的機制,既充分調動了各方積極性,也避免了政府的手伸得過長並導致權力尋租等不公正行為的發生。
  當然,新興産業的培育和發展是一個長期過程,除了資金的投入,還需要相關政策和配套措施保駕護航。就拿新能源汽車來説,從企業生産出來到消費者購買上路,中間還有許多環節待完善。比如,要讓消費者接受,新能源汽車價格就不能比普通汽車高出太多,政府需要對生産企業和購車者進行補貼;開車上路加油改“加電”,能源補充如何方便快捷,也需要相關部門仔細考慮。如果在每個環節政府都能做到“扶上馬,送一程”,那麼新興産業的發展就會更加順暢,對整個經濟的引領帶動作用也會儘早顯現。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開展“人參振興工程” 吉林人參向戰略性新興産業轉移 2011-09-16
力促傳統企業與新興産業"聯姻" 江陰謀劃調結構大局 2011-09-15
新興産業“國家金融戰略”明朗化 2011-09-09
震蕩行情延續 關注戰略新興産業 2011-09-05
國投瑞銀:新興産業的投資機會具有雙重動力 2011-09-02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