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份,北京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6.6%,環比上漲0.2%,衝上40個月高位,食品和居住繼續充當拉動價格上漲的主要推手。
這個數據並不令人意外。今年以來,以豬肉價格為先導,食品類一直在持續上漲。從前8個月的統計看,除鮮菜外,糧食、油脂、肉禽及其製品、水産品、鮮蛋和鮮瓜果等價格的漲幅多數超過了10%。儘管近期在政策和市場引導下,生豬價格有所回落,但卻出現了輪番上漲的態勢。最近,接過豬肉領跑的是雞蛋,自6月底以來,雞蛋價格一直在刷新紀錄,導致食品類價格居高不下。在居住類商品中,由於房租和貸款利率不斷抬升,加之居住類在CPI構成中的權重提高,居住類也成了CPI上漲的重要推手。
必須看到,儘管消費需求是推高CPI的來源之一,但在這一輪CPI上漲過程中,消費需求只起輔助作用,不能説由於食品和住房需求大增,導致其價格連續上漲。事實上,食品需求總是相對穩定的,而從居住需求看,最近3個月的交易行為是減少了而不是增加了。那麼,CPI何以居高不下呢?
CPI的亢奮,是宏觀經濟層面的折射。一方面,原材料價格和人力成本的上漲,抬高了糧食生産成本,進而抬高了CPI的底部,而且這個趨勢僅僅是開始。另一方面,房地産市場的調控和大力興建保障房,既提高了房租和貸款利率水平,也為居住類商品集群提供了大批商品訂單,其價格水平因此沒有明顯下滑。
由此,CPI的連續上漲,諸如開學消費之類的季節性因素起的作用非常小。人們吃得貴住得貴,不是日常需求造成的,而主要是受大環境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管理CPI?
首先要請市場進行管理。比如,豬肉貴了,養殖戶會主動補欄加大供應,供求關係就會得到緩解,從而讓價格回落,政府無需過度干預。近期食品類價格輪番上漲而政府並未逐一發布政策引導,説明政府在依靠市場的力量自行調節。其次,政府應該重點干預違反市場規律導致價格上漲的方面。比如,混亂的物流導致了市場割據,加大了商品成本和百姓負擔,政府就要管理。再次,對於受通脹影響過大的中低收入群體,政府需要加大補貼力度,保證這一群體生活水平不致嚴重下降。
隨着統計數據中翹尾因素的減弱,CPI在年內有所回落是可能的。但是,這不是重點。畢竟,CPI漲幅再小也是漲,對於百姓生活來説也是負擔加重。重點是,承認CPI上漲中的合理因素,剔除不合理因素,並紮實提高百姓的抗通脹能力。有了這樣的應對思路,CPI上漲就不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