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科競:也説上市公司“不務正業”
2011-09-07   作者:周科競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人民日報批評上市公司“不務正業”,將資金投向理財市場和放貸市場。憑心而論,若沒有上市公司的“不務正業”,恐怕不少中小企業早已大面積破産。上市公司放貸舉動雖然有違管理層的理念,但在當前時期,一定程度上成為了銀行信貸的有益補充。
  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本就應為股東謀求利益最大化,既然手頭有點余糧,又因為種種原因不願投資於實體經濟,或者認為投資實體經濟的收益不如投資理財市場,那麼其接濟一下窮苦兄弟順道賺點小錢也不是一件壞事。
  説上市公司投資理財市場的是是非非,還要看其動機和效果。作為上市公司的股東,如果上市公司將資金投向回報率較高的領域,對於股東來説是一件好事,如果同時還能緩解中小企業的資金緊張局面,對於國家也是一件好事。假如上市公司“務正業”,將多餘資金不斷投入實體經濟,生産出更多的鋼鐵、水泥,那麼中國經濟未來將會面臨兩種可能的。
  一是實體經濟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大企業越來越大,小企業大面積破産,中國陷入嚴重的滯脹;二是上市公司生産出過多的産品銷售不暢,出現大量的存貨,寶貴的資金徹底擱淺,上市公司也加入資金困難的行列,不僅要通過再融資找股民要錢,還要和中小企業搶僅有的一點點銀行貸款,難道這就是好事?
  上市公司將寶貴的資金保留下來,減少對實體經濟的投入,從客觀上反映出了市場經濟的本質。當資金變成萬分金貴的稀缺資源時,上市公司應該做的不是將這個稀缺資源消耗在邊際産出並不大的領域,而是應該把這種稀缺資源讓渡給願意出高價使用的其他企業,這正是資源優化配置的具體體現。1個億的資金,如果讓寶鋼使用,也就是多生産一大堆鋼鐵;但如果到了江浙服裝廠手中,那就是幾家工人好幾個月的工資、購買原材料的資金。這些都是將企業維持下去、讓工人有工作的關鍵因素。
  “務正業”不一定是好事,“不務正業”也未必是壞事。不管人民日報如何批評上市公司的“不務正業”,但在本欄看來,特殊情況下上市公司的“不務正業”或許是一個好事,管理層甚至應該鼓勵更多的手頭有“余糧”的上市公司將閒置資金直接或者間接提供給中小企業,這是一個多贏的格局。
  上市公司的本質,是為股東服務,靈活而不墨守成規正是上市公司管理層智慧的體現,只要合法,為股東多創造些利潤怎麼就不對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滬市上市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驟降四成 2011-09-06
上市公司利潤分配的四大“貓膩” 2011-09-05
上市公司"高利貸"警惕三重風險 2011-09-01
上市公司熱捧銀行理財最高收益6% 2011-08-29
安吉爾飲水機再上市 上市公司被掏空始末 2011-08-28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