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通脹視野要擴展到資産市場
2011-09-07   作者:何志成(中國農業銀行大客戶部高級專員)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中國式通脹”與“中國式緊縮”已經PK了10個月左右,緊縮的步伐月月向前走,通脹的腳步也是月月向高走。眼看著8月CPI數據即將公布,高通脹周期被延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未來的抗通脹策略重點不是將高通脹率立即降下來,而是縮短高通脹周期,同時避免宏觀經濟陷入滯脹怪圈。
  中國央行近期調整存準基數範圍,將信用保證金存款、保函保證金存款以及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等三類保證金存款納入存款準備金的繳存範圍。應該説,調整存準率上繳基數範圍的政策,並沒有考慮到宏觀經濟數據的滯後性,也沒有考慮到經濟下行的拐點和房地産市場降溫的拐點都會在9月後出現。現在宏觀經濟環境運行正常,並不等於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各項數據還正常,當前緊縮周期與經濟周期並不合拍。此外現在中國股市已經很低迷,基本喪失了調節流動性的作用,此時實行擴大存準率徵收範圍等更嚴厲的貨幣緊縮政策,有可能進一步打壓股市,這會使更多的社會資金流向高利貸市場和商品市場,反而推高物價。
  全球經濟近期已經明顯減速,各國央行未來貨幣政策的主基調也已明確為保增長、促就業。中國央行在“觀察期”決定繼續收緊流動性,將加速經濟下行。目前,市場利率再次上行,發債成本大幅度增加,銀行體系內的貸款利率也有明顯地提升。利率提升,有利於抑制新增貸款增長,間接抑制新上項目的衝動,有利於緩解中長期通脹壓力;但從短期看,繼續收緊貨幣則可能推高物價,尤其是可能加劇銀行業體系內的存款搬家——促使高利貸市場火爆。
  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央行尤其是美聯儲十分注意在抗通脹的過程中呵護股市的原則。雖然目前歐美甚至日本的通脹率都在回升,美國的通脹率甚至逼近4%,但如此高的通脹率和高通脹趨勢,卻並沒有迫使這些國家的央行立即改變寬鬆的貨幣政策。歐洲央行還在大量地釋放流動性,以刺激經濟復蘇;美聯儲則表態還要維持較長時間的超寬鬆政策,直到看到經濟穩定回升。雖然它們的經濟熱度無法與我國相比,但若將通脹率與經濟增長率相比,歐美國家都屬於高通脹,而且通脹率更高。為什麼它們還不緊縮,甚至還沒有考慮過緊縮?除了對實體經濟的擔心,還有就是擔心資本市場下跌,擔心更多的流動性沒有地方去,擔心巨大的流動性起不到刺激經濟的作用,反而轉向其他市場,推高資産泡沫以及CPI。
  伯南克在此前召開的20國央行行長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就特別地提到:“我不知道為什麼(股票)市場對是否推出QE3會那麼敏感(聞風就跌)”。他顯然在觀察股市近期的表現,看到在之前股市已經大幅度下跌,使他原本準備直接説出的不想很快再推出QE3的言語變得緩和。
  中國央行曾經多次強調,其貨幣政策目標並不包括資産市場,而將抗通脹放在第一位。但資産市場作為市場流動性的重要蓄水池之一,它的漲跌與物價漲跌往往有着強烈的負相關性。抗通脹是貨幣政策的第一位目標,但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考慮疏導流動性。此外,緊縮周期也有慣性。在貨幣收縮的同時必須考慮到疏導,實行更積極的資本市場政策,同時注重在全球範圍內疏導流動性,將人民幣的流動性推向世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