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稅負重不重該怎麼看
2011-09-02   作者:馬滌明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近日,據美國《福布斯》雜誌推出的榜單顯示,中國內地的“稅負痛苦指數”居全球第二,這也是繼2009年中國內地首次排名第二位後,再次位列該名次。而中國近來房地産“加名稅”和“月餅稅”等稅收問題也引發了公眾對我國稅收制度的討論。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貨幣理論與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楊濤認為“從目前我國稅收收入負擔來看,我國的稅負並不是處於很高的水平。”
  我們的稅負水平或許是真的被誇大了,所以專家們不服;可專家們對稅負水平高的否認,也很難服人,並沒有説出太具體的論證來。我認為,中國稅負水平是否被誇大,是一個問題;中國的稅負重不重,百姓是否感到痛苦,則是另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更重要。那麼我們糾纏於稅負水平是否被誇大,意義便不大。
  討論稅負水平,我覺得應該先弄清幾個問題:
  首先,國富民窮的問題是否存在?不爭的事實是,近20年來財政收入增長過快,而居民收入增長緩慢,政府拿走了蛋糕的大頭。財政收入主要來自民眾納稅,那麼,國富民窮也好,居民收入增速遠低於財政收入也好,證明的都是民眾稅負之重。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扣除物價因素,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實際增長僅4.1%和5.7%,而同期全國財政收入增長則達到27.2%。人大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政府大量與民爭利,國富民弱的格局正在日益嚴重。
  其次,稅款受益方面,中國百姓的情況如何?有資料顯示,北歐一些國家的宏觀稅負在50%以上,但他們很多稅費都返還到民生建設中,醫療、教育、養老全都可以通過社會保障來解決。而我國,稅收收入用於民生的比例低也是不爭的事實,財政收入的大部分被用於政府工程、政府行政開支等。比較而言,我們的稅負水平無疑又在這個概念上高出一塊。
  其三,稅外“稅”不能忽略,比如土地出讓金,比如公路收費,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種行政事業收費。僅以土地出讓金來説,在有些地方甚至超過地方稅的收入水平,別管它叫不叫稅,這種負擔都實實在在地壓在老百姓身上。與其説老百姓買不起房,不如説是交不起“土地稅”;稅負壓得百姓居住都成問題了,我們討論稅負是不是“處於很高水平”,有意義嗎?否認稅負痛苦,又如何服人?
  再有,我國實行低工資高物價——徵收過多的商品價內稅,而不是西方國家實行的高工資低物價——更多的是商品價外稅,比如所得稅、財産稅等。這種窮人富人一律“無差別納稅”,加重着佔人口大多數的低收入者的稅負。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政府財政統計年鑒(2007)》公布的2006年數據,中國商品中所含的稅比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高:是美國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歐盟15國的2.33倍。而這種稅負倍數則是被我們自己“誇大”的。
  我認為,我們的稅負水平是否被誇大並不重要,重要的,一是百姓能不能承受?二是是否能體現公平?三是於經濟健康發展利多還是弊多?這些問題上,不論專家,不論有關方面,都不要自欺欺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優化稅率結構 減輕中等收入階層稅負 2011-06-07
我國服務業稅負高於製造業 2011-05-20
降低基本生活必需品流轉稅減輕國民稅負 2011-05-19
稅率高不等於稅負重 2011-05-18
[關注]網民:稅負水平應與國民福利相適應 2011-05-11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