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應多做減法少做加法
2011-08-30   作者:陳東海(上海,學者)  來源:新京報
 
【字號
  “月餅稅”和“加名稅”有一定的條文基礎,但這是個別地區的財稅部門選擇性地應用稅收條文的結果,而忽視了納稅方的意願。其反映的是一些地方一些部門對於稅收的畸形偏愛。
  最近是財稅部門比較忙碌的時節。從總量數據看,2011年1~7月全國財政收入累計66739.9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606.95億元,增長30.5%。而從微觀來看,過去被人戲稱為“月餅稅”的徵稅行為已經正式進入人們的生活。而關於夫妻之間房産證加名的被眾多夫妻和家庭無奈稱之為“加名稅”的東西,在近期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但是普通老百姓的感受就是另外一番滋味。分析當今中國的現狀,只有大幅度、大範圍的減稅才能減輕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以讓普通大眾的收入真實的增長。因此曾幾何時,大眾還熱望今後有明顯的減稅的機會。然而大半年稅收延續了近年來超高速增長的態勢,無疑讓這種期待成為泡影。而從“奶粉行郵稅”、“iPad關稅”到現在的“加名稅”、“月餅稅”,更讓人感到稅不減反增,且呈“見縫插針”之勢。
  雖然官方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稱“今年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同比增長13.2%”,但是平均收入掩蓋了嚴重貧富差距的現實,更多的普通人群沒有感受到收入的真實增長。特別是在CPI不斷攀高的情況下,不少人們感受到自己的荷包在逐漸變癟。所以目前財政收入超高速增長的事情,對於老百姓來説就不是樂意見到的。而“月餅稅”、“加名稅”等進入人們的生活,無疑再讓老百姓添堵。
  從目前的普通人群的收入與財政稅收存在着內在的矛盾來説,任何加稅的行為都顯得不合情理。進一步,從法理上來説,在目前的情勢下選擇加稅的行為,也是值得商榷的事情。雖然從稅收依據來説,“月餅稅”和“加名稅”有一定的條文基礎,但這是個別地區的財稅部門選擇性地應用稅收條文的結果,而忽視了納稅方的意願。
  “月餅稅”的依據是把單位發放月餅視同於增加個人收入,稅收條文來源是“個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包括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所以發放月餅該納稅。但是作為單位也好、東家也好,向員工或夥計發放月餅有歷史淵源,反映的是溫暖親情和關懷,是優良的民族文化。即使一定要作為收入來看待,稅收上也有免徵的例外,為什麼不把月餅之類的一些有限的實物饋贈作為個人收入的例外來看待?
  作為“加名稅”來説,加名增稅更有望文生義之嫌。夫妻本是一體,雖然由於現代社會裂變,夫妻一旦婚變就可能導致家庭解體,因此需要分析家産。但是分析家産不代表夫妻不是一體。所以明確婚前財産的個人權屬,不代表夫妻非一體。同樣房産證件上加名也並不代表夫妻之間財産的轉移,所以徵稅非常無理。
  如果加稅代表權屬轉移需要徵稅,那麼夫妻如果離婚,在房産證上去名是不是也屬於“權屬轉移”,要不要徵稅呢?
  所以,“月餅稅”也好、“加名稅”也好,反映的是一些地方一些部門對於稅收的畸形偏愛,同樣也反映了對於民族文化和社會情理、以及普通人群的收入的無視和不夠尊重。希望以後各地和各部門,在稅收問題上多做減法少做加法,甚至不做加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調控樓市稅收應成重要手段 2010-05-20
“企業年金稅收”應惠及個人 2010-03-08
稅收應在擴大消費上大有作為 2009-12-25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