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喬布斯的蘋果説再見吧
2011-08-26   作者:沈洪溥(經濟學博士)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8月24日,全球“果粉”們眼中的神、美國蘋果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喬布斯宣布辭職。盡管喬布斯在公開的辭職信中説:“如果董事會認為合適,我會作為董事長、董事或蘋果員工繼續服務”,同時喬布斯也向董事會推薦了蘋果首席運營官蒂姆庫克作為繼任者,但無論蘋果公司有多少幕後英雄,這個公司的成功總無法擺脫強烈的喬布斯個人色彩。換言之,未來的蘋果不是過去那個帶有喬布斯個人標誌的蘋果。蘋果即將變味。
  首先,喬布斯是蘋果神話無爭議的締造者,他的離開將改變蘋果公司的氣質。1976年,是21歲的喬布斯和同伴在自家車庫制造了世界上首臺個人電腦,並給它命名為Apple I。三年後,他們開發的AppleⅡ成為商界必備的個人電腦,喬布斯則成為百萬富翁。又過了一年,蘋果公司公開上市,喬布斯資産超過2億美元,他因此成為英雄、天才、偶像。在蘋果公司上市五周年時,他被董事會趕出公司。而十年之後,他又回來了,他給世界帶來了iMac,成功;帶來了iBook,成功;帶來了iPod、iPhone、iPad,成功,成功……是他親手再造了蘋果,把電子消費産品做成了時尚奢侈品,在價格戰的紅海裏找到了差異化的藍海,讓做電腦硬體起家的蘋果成了商業神話。
  其次,喬布斯靠個人天分重塑了“美國造”概念,後來者管理的蘋果可能相對變得庸常。蘋果是典型的美國公司,但它的係列産品,卻在互聯網時代給了人們無比奇幻的感覺。蘋果生産的是硬體,但每個硬體都離不開蘋果自己開發的軟件係統和平臺。這既不同于以皮實耐用著稱的通用汽車,也不同于以一個作業系統壟斷業界、十多年不思進取的微軟。喬布斯的蘋果,用自己的係列産品告訴全世界,“美國造”也可以是華麗、精細、新奇的同義詞,在消費電子領域,美國人也可以賣時尚、賣設計。要知道,即使是最輝煌時候的IBM個人筆記型電腦,最為人迷戀的優秀版本也並非美國制造,而是在日本設計、由日本工廠制造的所謂“王道機”。喬布斯的蘋果改變了這一切。如果沒有青年時傾心於美術字、對設計美苛刻到極致的喬布斯,就一定沒有今天令人迷戀的蘋果。
  最重要的,喬布斯已經將蘋果公司的成績做到了極致,難免盛極而衰。今天,蘋果的幾乎全係列産品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但接下來蘋果取得新突破的方向在哪裏,並沒有答案。iPhone5能和iPhone4有什麼本質區別?在功能上能有什麼突破?同理,iPad3呢?它能和iPad2有什麼區別?如果沒有令人驚喜的區別,消費者怎麼會在這個經濟蕭條的時代,繼續掏荷包付賬?應該説,從蘋果公司披露的資訊看,全係列産品已經有登峰造極的跡象,喬布斯和他的團隊也還沒能為新産品找到繼續讓人欲罷不能、必欲得之而後快的興奮點。這個時刻,喬布斯的離開,或許意味著蘋果公司業績長期拐點的到來。
  任何天才都有老去的一刻,喬布斯也不例外;任何偉大的企業都有生命周期,蘋果公司也不例外;即使是強盛的國家,也要面臨經濟長期增長後,無法持續發散而要逐步收斂的命運。區別在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企業或許可以轉變行業、調整産品,實現更長期間的增長;宏觀經濟如果引入技術變數,一定能啟動一個又一個新的上升周期。
  現在,喬布斯受困于疾病而離開,喬布斯的蘋果已如此龐大,脫胎換骨的改造談何容易。無論分析師再怎麼堅稱,喬布斯離開不會對蘋果公司産生根本影響。但天才一旦真的完全離開,蘋果公司是否能保持銳利的創新傳統,是個很大的疑問。至于庫克,我們只知道他確實在上次喬布斯生病時,帶領蘋果公司團隊升級了iPhone係統,發布了iPhone 3GS,完成了新版iPod、MacBooks和Mac OS的開發,但是,這都是在給喬布斯的産品做升級、打補丁,是站在巨人肩上的工作。現在的事實是,巨人要離開了,並且巨人終將完全離開。
  現在,我們必須習慣,該和喬布斯的蘋果説再見了。這是個令人傷感的時刻。
  在某些人看來,喬布斯辭職後,納斯達克跌0.8%,這算是全美國高科技業對他表示的惋惜和敬意。這如果説是浪漫,也只能是心酸的浪漫。誰都知道,市場是因為喬布斯離開而灰心喪氣,投資者是在用腳投票。
  無論怎樣,我們記住喬布斯吧。讓我們記住蘋果市值全球第一、光彩四射、活力十足的日子,記住他和他的蘋果帶給我們的各種神作,也記住僅屬于喬布斯的那個蘋果。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喬布斯的傳奇能否復制 2011-08-26
喬布斯讓中國IT業很是不爽 2011-03-11
iPad2發布 喬布斯病休後首度公開露面 2011-03-03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臺: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著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繫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連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