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條例要民主也要“集中”
2011-08-23   作者:畢曉哲  來源:光明網
 
【字號
  據報道,由於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各部門難以達成一致,《工資條例》&&時間再次被推後。據稱,在《工資條例》草案中,最低工資以及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等規定遭到全國工商聯等部門反對,而有關“同工同酬”的規定,也沒有找到令國企和相關部門滿意的解決方案。(據《經濟觀察報》)
  早在2008年就列為“立法規劃”的《工資條例》遲遲未能&&,原因諸多。
  制定《條例》至少目前涉及國資委、全國工商聯等相關部委,且各部委站位角度不同,全國總工會較多地考慮如何給職工帶來更大的實惠,而國資委、全國工商聯等方面可能會側重考慮到企業成本開支增加等諸多因素,再加上企業老闆和職工之間利益訴求的區別,普通收入者與既得利益者利益訴求的天差地別,這可能都是導致《條例》遲遲不能&&的因素。
  &&《條例》之前實施充分的民意探討,是極為必要的一環。從目前來看,民主徵求意見的過程不僅不是過多而是遠遠不夠。“參與者”目前依然主要局限於部分部委和部分專家,向公眾開放和讓公眾直接參與的程度依然不深,尤其是直接涉及自身利益的私營企業主、廣大一線職工代表參與度不夠。這不僅不利於拿出更科學、更符合實際的“草案”來,還由於缺乏一個強有力的來自於外部的輿論壓力,給了一些既得利益群體繼續守護不合理利益的機會。因此,公眾更希望在隨後繼續開展的立法調研過程中,能有效和及時地補上“民意”這一課。
  另外,徵集民意不能沒有時間表,更不能因為訴求不一致和分歧較大而遲遲不敢&&政策。從理論上説,任何一項政府決策或政策制定,需要徵求不同群體的意見和聽取不同群體的聲音,這是保證決策科學的前提,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個“民主”的徵求意見的過程不應遙遙無期,這就需要有關方面在充分的民主性徵集徵求民意之後,及時做出決策而不是繼續讓各個群體“打嘴仗”。如何見微知著、撥冗見簡需要決策者以一個善於集中民意的大智慧來完成。對於一個已經可以預期對最大多數人有利的《條例》,&&的時間拉得太長,不僅耗費立法成本也不會給任何一個群體帶來多大的好處。
  其實,制定《條例》所必然面臨的現實阻力問題,也並非不能解決。目前主要有三個難點需要厘清,據稱,設定最低工資、建立工資增長機制,以及同工同酬是目前各方爭議不下的焦點,也是“立法”的三大難點。就工資增長機制和幅度而言,可以採取靈活機動的舉措,賦予各地一個靈活的依據本地經濟發展而增長的處置權,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不“一刀切”反而會減少阻力;同工同酬之爭議就需要有關方面定紛止爭,無論是社會發展還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先例,勞動者之間完全實現同工同酬是必然的選擇,這就需要中央有關方面實施強有力的“集中”。而設定最低工資難點的解決,主要的難度和阻力在於中小私營企業的經營壓力,只要敢於讓利,政府在稅收和金融信貸方面予以扶持和鼓勵也當能解決,這就又需要有關方面多些以民為本的民本思維。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