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産品商業運作要慎重
2011-08-19   作者:王志彥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今天你洗鼻子了嗎?”也許有一天,人們的生活理念和習慣會發展到將這句話作為問候語,但至少在今天,洗鼻不管從傳統觀念還是醫學專業角度來説,都很難讓普通大眾接受。因此,當上海氣象局推出“洗鼻指數”,作為公共服務創新的一項舉措時,輿論譁然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其實,在一片爭議聲中,我們還是應該看到,氣象部門有一種可喜的變化,那就是從“閉門報天氣”到“開門辦氣象”,積極推出各項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天氣指數,就是一種趨勢。而且事實上,氣象局此前推出的“洗曬指數”、“洗車指數”,都受到了市民的好評,成為百姓生活的“幫手”。要知道,氣象預報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這就意味着,如果“關起門”來搞氣象,與普通百姓的距離會越來越遠,信息的不對稱性會越來越大。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應該為氣象部門的革新精神叫好,這也是很多政府部門,尤其是服務類行業應該學習的。
    然而,好心未必能辦成好事。這裡的關鍵是,對於公共産品的定位和運作要慎重,否則就會陷入“被利用”的泥淖,喪失公共産品的權威性。不可否認,公共産品的創新和運營需要市場的力量,這也有助於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共同發掘需求,開發産品。但是,商業化運作不等於讓位於商業利益,走市場化營銷之路也不意味着“讓資本肆意地説話”。有報道説,在推廣“洗鼻指數”的現場,始終有一個洗鼻器生産廠商的身影,甚至氣象局也不避諱地宣稱,“洗鼻指數”的&&正是與該廠家合作的結果。這種做法的結果只能讓市民反感,對公共産品的屬性産生疑問。
    如果説,僅僅是反感,那市民受到傷害可能僅限於“生氣一場”而已。但更大的問題是,公共産品還有一定的指導性,很多市民會“照章辦事”,因為“這是氣象局説的”。如果那樣,産生的後果就難以想象了。目前,已經有權威的耳喉鼻科專家站出來&&,人體的鼻腔不宜經常清洗,這樣做不僅沒有好處,還會大大傷害身體。我們不清楚的是,在推出“洗鼻指數”之前,有關部門有沒有聽取過醫學專家的意見,或者説有沒有充分聽取各方的聲音。至少從目前的社會反應來看,有些聲音被忽視了,而有些聲音被過分地放大了。
    其實,不僅僅是氣象産品,像慈善基金、希望工程等公益類項目都存在如何慎重推進商業化的問題,否則各種醜聞和爭議也許會讓創新之路“半道而廢”。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公共産品合理漲價不能寄望於“市場化” 2009-11-19
公共産品及服務的市場化邊界 2007-11-16
盡快糾正“惡”的公共産品定價機制 2007-03-27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