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延誤須改革空域管理體制
2011-08-17   作者:朱文川(管理學博士,航空業內人士)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航班延誤和延誤後的服務問題,歷來是社會關注熱點。雷雨雪霧等複雜天氣對民航正常運行影響很大,比如,受颱風“梅花”影響,僅8月7日一天,全國有近400架次航班被取消或延誤。
  在此背景下,8月13日民航局副局長夏興華就航班延誤問題接受了新華社採訪,不想一些媒體後來刊出的稿子不但未準確表達他的觀點,還引起了一場“航班延誤30分鐘如何賠償”、“航班延誤和民航安全孰重孰輕”的爭論,民眾對航空安全很擔心,也不乏對民航局新規執行力的質疑。
  據《新京報》8月15日報道,夏興華接受採訪時是這麼説的:“在日常航班正常工作中,延誤超過2小時的航班,空管部門必須優先安排飛機起飛,並確保已關艙門的航班在30分鐘內起飛。”很明顯,“確保”並不包含航班延誤特別是大面積航班延誤等特殊情況;被解讀成“民航局規定,航班關艙門後30分鐘內須起飛”,這種説法包含了所有情況下所有航班,顯然是不成立的。
  實際上,針對航班延誤等情況,夏興華説得很清楚:“出現大面積航班延誤時,由空管部門盡快提出恢復計劃以及二次放行計劃,主動協調軍方開放臨時空域和臨時航線,並與航空公司運控部門認真監控實時飛行狀況”。
  夏興華此番表態,是在民航局貫徹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在全行業開展安全大檢查的背景下做出的,表明了民航局方面對治理航班延誤問題的關切,要求民航管理方盡力把航班不正常對旅客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筆者以為提高航班準點率不僅需要運動式的集中大檢查,更關鍵的是,如何在提高航空服務質量與確保航空安全監管之間找到平衡。
  我們都知道,航班延誤是各種矛盾疊加形成的綜合性問題,涉及航空公司、機場、空管等民航單位運行機制、綜合保障能力等多方因素,航班延誤問題,需要各方協力、綜合治理,絕不是靠約束關艙門時間就能解決的。
  2010年全國航班延誤情況調研結果顯示,空域資源不足、航路不夠、軍事活動影響和天氣惡劣導致的航班延誤佔延誤航班總數六成以上,是造成現今航班延誤率高的主因。可以肯定,在中國民航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如果不進行空域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明確空域資源的國家屬性,統籌考慮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統一的空域管制體系,迅速提高空中交通管制能力,航班延誤的情況短期內將難以改觀。
  就治理航班延誤來説,民航局一方面要積極推動空域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協調軍民航的飛行管制部門,打破航班延誤的體制性障礙;另一方面是加大宣傳力度,避免民眾對民航政策産生錯誤理解。錯誤解讀會導致更多旅客的抱怨、糾紛,我們不願看到航班延誤所致的矛盾由於民航局政策被誤讀而激化。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美的空調被指無視國標 違規曝光後仍銷售 2011-08-12
達芬奇傢具退換成空被堵店門 可退換被指是空話 2011-08-12
達芬奇傢具退換成空被堵店門 可退換被指是空話 2011-08-12
比利時、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推行新賣空禁令 2011-08-12
[關注]網民:別讓高爾夫球場禁令成一紙空文 2011-08-12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