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包經濟學”改口 人民幣沒低估
2011-08-11   作者:薛涌(美國薩福克大學副教授)  來源:新聞晨報
 
【字號

 
  薛 涌

  人民幣被低估,一直是西方媒體的“主旋律”。其中最大的始作俑者,大概就是《經濟學人》的“漢堡包經濟學”。今年是“漢堡包經濟學”誕辰25周年。《經濟學人》卻借此之機出來修正了自己的 “漢堡包模式”,稱人民幣並沒有被低估。
  1986年,《經濟學人》別出心裁地發明了“巨無霸指數”,來衡量各國貨幣的實際購買力。其實,貨幣實際購買力早就被注意到。各國的GDP都可區分為按美元價值計算和按購買力計算兩種口徑。但是,《經濟學人》作為媒體,有把經濟術語通俗化的神通,乾脆推出了“巨無霸指數”。其根據是,麥當勞在世界主要國家都有分店,而且經營的又是平民食品,其價格很能反映民生。把麥當勞統一規格的“巨無霸”漢堡包在各國的實際售價按官方兌換率折合成美元相比較,一下子就能看出各國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以及各國貨幣的兌換率是被高估還是低估。比如,大漢堡在美國的平均售價為4.07美元,在中國的平均售價折成美元為2.27美元,便宜44%。如果僅按此估算,人民幣就被低估了44%。如此簡明扼要的展示,自然讓一般公眾、媒體、政治家印象深刻。“巨無霸指數”,一度成了各國壓人民幣升值的理論基礎。
  但是,時隔25年,《經濟學人》率先出來改口。該雜誌發現,發展中國家或者崛起經濟,按照“巨無霸指數”計算貨幣價值都被遠遠低估。這難道是大家都在操縱匯率嗎?三思之後,《經濟學人》提供了解釋:發達國家工資水平高,消費高,自然推高了工價、物價、房價等等幾乎一切的價格,價格高是發達的標誌。把各國人均GDP和物價水平比較,可以看出這種清晰的規律。美國的大漢堡比中國的貴那麼多,可能是因為人民幣被低估,更可能是因為美國的人均收入比中國高十倍。所以,一國貨幣是被高估還是低估,必須由“大漢堡指數”和按購買力計算的人均GDP兩個因素來衡量。於是,《經濟學人》將“巨無霸指數”作為縱軸,用人均GDP作為橫軸,製成一個坐標圖,以演示各國幣值的合理性。
  根據這樣的模式重新計算,結果頗有些戲劇性的變化。人民幣仍然略被低估,但低估的幅度僅為7%,遠非許多經濟學家計算的20%-25%。要知道,決定幣值的因素非常複雜,很難一切都嚴絲合縫。所以《經濟學人》斷言,人民幣價值基本上在合理範圍之內。更有意思的是,按照這個模式,美元、日元、英鎊都有些被低估,甚至被低估的幅度比人民幣還大。與此相對,歐元對美元則被高估了36%。
  這些新的計算是否靠譜兒呢?以我個人的生活經驗,“巨無霸指數”在25年前其實就很靠譜兒,今天修正了以後,仍然很靠譜兒。想想看,25年前中國的物價確實比美國便宜得多。中國老百姓的月工資到美國吃頓晚餐就沒了。現在如何呢?我看了許多在中美之間來來往往的中國人,他們不再大包小包地給在美國的親友帶東西,而是到美國瘋狂購物,把行李箱裝填到極限後滿載而歸,連聲説美國的東西真便宜。你如果不用“巨無霸指數”而用“名牌指數”來衡量,美元對人民幣的價值肯定被低估了很多。
  但是,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依然是個長期的問題。為什麼?因為經濟增長,人均收入提高,物價就高,“大漢堡指數”要相應提高。畢竟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比發達國家高得多。不過,如果美元隨着此次經濟危機特別是標普降級而大幅度貶值,那麼,美元被低估説不定會成為日後更重要的問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SINOCES加速全球電子業“漢堡式”整合 2010-07-13
SINOCES加速全球電子業“漢堡式”整合 2010-07-13
劉福龍:鋼鐵貿易商應像賣漢堡一樣賣鋼鐵 2009-12-10
劉福龍:鋼鐵貿易商應像賣漢堡一樣賣鋼鐵 2009-12-10
加拿大:農業部長派送豬肉漢堡 2009-05-08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