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10分鐘掛號”難在哪
2011-08-11   作者:吳帥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醫院掛號不超過十分鐘”的規定被報道以來,引來議論和質疑。衞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在例行發布會上&&,這些指標都是經過科學測算和長期的實踐總結出來的,相信只要努力最終可以達標。(《新京報》8月10日)
  “10分鐘掛號”為什麼遭受輿論一邊倒的炮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一些醫院在採訪中表態,認為很難實現這一目標。此外,很多人通過自己親身體驗,也認為這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新規才被懷疑為“花架子”及政績工程。
  站在公眾利益的立場,排隊時間當然是越短越好。從這個角度而言,設立“10分鐘掛號”這個方向與目標其實是件好事。但為什麼不少醫院還要喊難呢?
  實現“10分鐘掛號”,醫院主要有兩個辦法。
  一是通過增設醫院服務窗口及人手,來減少病人排隊時間。但這方面的潛力其實已經很難挖了。當下,在病人多的醫院,多已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服務窗口。
  二是從病源着手,進行病人分流,嚴格限制就醫人數。但毫無疑問,很多醫院不會這麼幹,也不能這麼幹。
  從醫療的角度看,一所醫院能提供的醫療服務資源是有限的,一個醫生接診病人也並不是越多就越好。如果醫院及醫生在超負荷運轉,很可能意味着醫療服務質量下降。因為服務人數太多,醫生們只好人為地壓縮接診時間。暨南大學一附院副院長陳劍教授就曾提出:在國內,門診醫生平均只肯聽病人述説病情19秒,超過這個時間,醫生就會打斷病人開處方。很多病人時常有這樣的抱怨,往往排隊幾小時,但看病過程只是短短的幾分鐘。
  一項相調查顯示,美國醫生花在給病人看病上的平均時間,已從1997年的大約18分鐘上升至2005年的21分鐘。研究者認為,現在的醫生更加注重讓病人參與有關臨床治療和照顧的決定。這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向病人解釋病況和治療決定,尋求病人的理解和配合,而不是簡單地告訴他們該怎麼做。與之相反的是,在我們這裡,一個醫生一天看病人數超過100人次,常被視作一種光榮。醫患之間缺乏了解和溝通,一旦誤診或産生醫療意外,雙方就很容易産生衝突與矛盾。
  要限制及分流就醫人數,醫院也怕惹“眾怒”,關鍵還得由衞生部門來主導與規劃。在北京,當地衞生部門近日就決定,從今年起,該市將在所有市屬醫院推行專家層級接診,逐步取消點名挂專家號,同時鼓勵醫生增加接診時間,以緩解“看病難”。其實,這已經等於悄悄限制就醫人數,進行病源分流,為大醫院減輕就醫負擔。
  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要實現基層首診制,從根本上改變大醫院負荷過重的局面。問題是,衞生部門、醫院、醫生、患者……方方面面都準備好了嗎?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10分鐘掛號別成漂亮口號 2011-08-02
預約掛號難以撼動“看病難” 2009-11-03
預約掛號非得中介機構參與嗎 2009-10-14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