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的斯方面稱事故多發源於“本土化”,可是“本土化”就意味着質量和服務的降格? 在上個月的數次電梯事故之後,北京深圳再度上演“電梯驚魂”。7月31日,深圳東門明華市場的一部奧的斯自動扶梯發生故障,其中3個階梯嚴重變形。同一天,北京地鐵10號線雙井站一部上海三菱電梯,同樣發生梯級變形。所幸,兩起事故均未導致傷亡。 這兩起電梯事故,相關責任方不約而同地將責任推給了乘客,深圳的電梯事故據稱是“有異物落入階梯軌道上”,北京的電梯變形被認為是由於“被乘客所提重物碰撞”所致。不過,這兩種説法明顯缺乏説服力——既然是公共場合使用的電梯,它的維護和管理肯定要預先考慮到各種複雜的情況,做好完善的防範,一點點小狀況就導致電梯停擺和損害,這只能説明相關責任方未盡到日常管護的職責。 上個月奧的斯扶梯事故發生後,各地質監部門開展了電梯安全監督檢查,據説成果不菲,發現存在隱患的電梯11896&,不知道上述兩部事故電梯是否也在其中,但不管怎樣,電梯事故並未因安全檢查而銷聲匿跡,無疑是一個清醒的提示——一陣風似的運動執法,恐難保障公共電梯的安全。 其實,“電梯驚魂”難以遏制,説到底還是管理體制的問題,可多次事故之後,這樣的體制似乎並無明顯改觀——雖然問題奧的斯電梯被查出設計缺陷,全國叫停使用,但電梯安全國標滯後,電梯質量總體下降的狀況仍未扭轉;電梯維保停留在低水平,市場依然混亂,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而電梯的質量和維保,卻是事關電梯安全的最核心的兩個問題。 奧的斯扶梯事故發生後,有人質疑,為什麼奧的斯電梯的事故國內要多於國外,奧的斯方面回應稱,因為他們早已“本土化”了。“本土化”就意味着質量和服務的降格,意味着對安全責任的棄守,這無疑是“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現代版。 因此,面對“電梯驚魂”的頻頻上演,最需要做的,不是盯着一兩個品牌,不是一味地對商家進行道德批判。什麼時候,我們的電梯標準能為電梯質量把好入口關,什麼時候,電梯維保人員能獲得一份有尊嚴的收入,什麼時候,日常的監管能夠發揮作用,什麼時候,我們對哪怕一次細微的電梯故障,都能追根究底,我們的電梯安全才能告別“吃風險飯”,從而讓公眾獲得踏實的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