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管制 以創新推動證券業發展
2011-08-01   作者:邊緒寶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今年上半年,受A股市場持續疲弱,交易規模下降和佣金費率不斷下滑,資管和自營業務業績欠佳的影響,國內券商整體經營業績明顯下滑。從中國證券業協會最近公布的數據來看,109家證券公司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751.02億元,同比增長3%;實現凈利潤260.54億元,同比下降11%。而且上半年有15家券商出現虧損,虧損數量超過了金融危機時的2008年。
  從券商各主營業務收入構成來看,上半年經紀業務實現凈收入409.95億元,約佔總收入的55%;證券承銷與保薦及財務顧問業務即投行業務凈收入132.77億元,受託客戶資産管理業務即資管業務凈收入8.98億元,證券投資收益68.97億元。109家券商上半年累計實現凈利潤260.54億元。從收入構成不難看出,儘管目前券商業務多元化發展趨勢非常明顯,但經紀業務在券商整體業務中仍然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創新業務發展緩慢,大部分券商仍然沒有脫離“靠天吃飯”的經營模式。從券商資産狀況來看,儘管我國金融資産發展迅速,規模穩步壯大,但是券商資産規模卻出現萎縮,資産質量有所下降。
  但是從已經上市的15家券商的經營業績來看,上市券商整體優於非上市券商。根據15家上市券商1~6月母公司數據來看,15家上市券商今年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269.46億元,同比增長16.8%;實現凈利潤118.8億元,同比增長10.3%。由此可見,股票發行並上市對於證券公司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從市場環境來看,A股持續低迷並進而導致經紀業務收入和佣金率下降是今年券商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但是,從國際成熟資本市場發展歷程來看,經紀業務收入貢獻率下降是證券行業的發展趨勢。在盈利模式轉換和變革的過程中,國內券商的收入模式與盈利結構也必然逐漸向國際券商靠攏。今後,國內券商必須拓展業務範圍,力爭收入多元化,徹底擺脫對通道業務的過度依賴。
  未來一個時期,由於宏觀調控政策繼續保持穩定基調,貨幣政策難言放鬆,預計貨幣供應量繼續回落,銀行理財産品對客戶資金的爭奪將持續,在這種狀況下,股市中流入的新增資金可能非常有限。在貨幣政策基調不變、銀行理財産品保持競爭強勢的情況下,A股市場資金環境仍然不容樂觀。今後,必須通過放鬆管制、鼓勵創新來進一步改善券商的經營環境。
  第一,創造券商金融創新的市場環境。創新是資本市場的靈魂,也是推動證券業發展與壯大的根本動力。自證券市場誕生以來,金融創新的步伐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國內券商經過多年的綜合治理之後,監管制度和監管體系日益完備,但是券商的業務卻仍局限於股票發行與交易、證券自營等幾大傳統業務,創新能力嚴重不足。今後監管部門應當確立審慎性監管理念,放鬆管制,在《證券法》調整的範圍內賦予證券公司更多的創新空間,鼓勵券商進行業務創新、組織創新和經營創新等,以創新推動國內券商做強、做大。
  第二,鼓勵券商進行業務創新。券商作為從事資本市場業務的金融機構,其最本源的業務就是中介服務,也就是主要通過創造和銷售多樣化的證券産品來獲取收益,並分散風險。今後,應該放開證券公司正常的業務空間,減少行政審批,充分發揮證券公司在産品設計、定價、銷售、以及融資理財服務整個業務鏈應有的價值創造功能;對現有的股票發行制度和交易制度進行改革,將發行的審核權、定價權放歸市場。鼓勵證券公司在傳統業務的附加值服務上進行深化和延伸。
  第三,鼓勵券商進行組織創新。組織創新包括證券公司內部的組織創新和證券公司外部的組織創新,證券公司內部的組織創新包括:引進國外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如推行客戶關係管理、企業資源計劃、組織扁平化管理等,提高經營決策效率;對營業部進行集約化管理,設立地區總部協調相關營業部之間的關係;按照業務分工的相對獨立性設立單項業務子公司,實施獨立法人管理等。證券公司的外部組織創新包括:通過長期協議,與銀行、保險、信託以及同行業的金融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以充分發揮競爭優勢和協同效應。(作者單位:齊魯證券)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徵收托賓稅 全球資本流動管制大勢所趨 2011-07-27
歐盟航空“碳管制”遭各國強烈抵制 2011-07-07
歐盟航空“碳管制”遭各國強烈抵制 2011-07-07
美出口管制新規將中國排除在外 2011-06-29
中國不滿歐盟航空碳管制 空客在華訂單或被凍結 2011-06-27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