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等到發達:農村的貢獻是關鍵
2011-08-01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陳曉華:亟需盡快打破農産品流通瓶頸
    現在流通的成本要佔到總成本的70%左右,産地的價格和超市的價格相差數倍。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面對嚴重的自然災害和複雜的內外經濟環境的挑戰,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但是從總結經驗的角度來講,有一點很值得關注和重視,就是今年上半年一些農産品的價格變化較大,原因就是農産品市場體系的建設嚴重滯後。
  中央最近明確提出推動農業的發展要建立三大體系。第一,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體系;第二,要建立農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第三,建立農産品的市場體系。第三項任務到目前還沒有完全破題。這個問題恰恰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從幾方面入手:

  一、大力發展現代農産品的物流業

  “十二五”規劃綱要,把發展農産品的物流業擺在了一個重要的位置,前不久國務院常務會又專門研究了物流業的發展問題。在大流通格局下,沒有物流系統的支撐,發展是很困難的,要導致大量的損耗。現在流通環節非常多,現在流通的成本要佔到總成本的70%左右,産地的價格和超市的價格相差數倍,每個環節都必須分享它的利益。我國農産品面臨着局部地方生産、全國性消費、季節性消費、全年性消費的特點,這些問題不解決,很難保證農産品的穩定供給。
  第二,加快農産品冷鏈設施的建設。現在的鮮活農産品易腐爛、難儲存。在區域化布局深入發展,專業化生産規模不斷擴大,銷售半徑不斷拉長的狀況下,需要把農産品物流業的重點放在加快冷鏈系統的建設上,以降低損耗,提升品質,特別是對農産品的供應檔期進行調節。
  第三,努力降低流通的成本。“十二五”規劃綱要要求,積極發展農産品的流通服務,加快建設流通成本低、運行效率高的農産品營銷網絡。一方面要創新物流的方式,發展農産品的現代物流業,擴大訂單農業,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校對接等一些新型的農産品的流通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優化政策環境,長期實行綠色通道的政策,包括對批發市場的稅收的優惠和減免政策。

  二、大力培養和培育新型的市場主體

  在家庭經營基本制度下,要通過發展農民的聯合和合作來引導農民進入市場,提高組織化的程度。現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很快,但是這些市場主體規模小,實力弱,特別是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還比較低,下一步要把培育新型的市場主體擺在一個突出的位置,要採取措施大力發展農民的專業合作社,要通過培訓、扶持等一系列措施來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同時要繼續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扶持壯大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建設營銷網絡。

  三、大力提升農業的公共服務能力

  政府支持農産品的營銷促銷,符合WTO的規則,在這方面政府的空間和餘地還是很大的。從這幾年的經驗來看,推動這件事情需要從幾方面入手。
  第一,要促進産銷的對接,特別是在發生買難賣難的情況下,更要發揮政府應有的作用。
  第二,加強預警服務,關鍵是掌握農産品的生産狀況和價格變化狀況。現在農産品的價格信息各個方面掌握得比較全面,主要問題在生産信息上。生産了多少,何時上市沒有完全解決。在價格信息上,消費價格信息清楚,産地的價格信息不清楚,老百姓賣給經銷商賣了多少錢不清楚,這些都需要建立系統的信息收集網絡來解決好市場預警的問題。
  第三,要推進品牌的建設,特別是要注重區域性公共品牌的建設。
  第四,努力保持農産品的價格的合理水平。農産品價格政策的取向應該是保持農産品的價格的合理水平,生産者要過得去,消費者也要過得去。保持農産品價格的基本穩定。防止農産品價格的大起大落。
  總之,我國農産品市場體系建設是在産銷高度分散、經營主體小的一種狀況下起步的,時間比較短,投入也比較少,可以借鑒的國際經驗也不多,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和很好研究的問題。


12345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