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三公支出更值得關注
2011-07-26   作者:祝乃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
  中央部門的“三公”支出公開已持續一段時間,截至前天,98個中央部門中,七成多逐一亮相。此次公開“大合唱”更多的體現了一種中央職能部門對社會呼聲與壓力的回應,在這種回應中,充滿着遲疑與惴惴不安,而社會對“三公”支出的公開,更多的糾結在了公車、出國考察等費用方面。
  這反映了中央部門並沒有把此次公開轉化為一次增加與民間互信的機會。而一些觀點對“三公”支出的態度也依然不夠理性。本質上,它是一個中立的事物,並不必然“壞”,它是政府維持日常運作的需要。但這種情緒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畢竟根源在於人們難以接受“三公”費用過高。
  目前各方不滿情緒若不加以緩解,將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政府舒緩民間這種非理性態度的技術方式只有一種,即公開“三公”支出的細目,民間需要一種流水賬式的“三公”支出,並非籠統的數字。其實,既然一些部門對“三公”比較驚人的支出有着合理解釋,那麼,公開支出的細目與具體費用也就並不存在技術上的障礙。無論遇到多少推諉與阻力,未來,政府預算改革方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部門財政預算編制的精細化與可讀性,這兩點在近年來歷次的人代會期間已被多次提出。
  其實,中央部門公開“三公”消費僅是序曲,各級地方政府的“三公”支出以及整個的財政預算執行情況才是後面的重頭戲。2011年5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推進財政預算公開工作,“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要求地方政府要比照中央財政做法,公開“三公”經費。
  須知,相比於中央部門,各級地方政府的“三公”支出更應是一個關注焦點,畢竟,大量接待費用産生在地方。在目前的行政體制框架之下,各級政府對上一級政府負責,逐層遞進,這其中將不可避免地産生了大量的接待費用。這一點無需任何統計數字就可測知。如果各級地方政府只會向上看而不是向下對民眾負責的話,這些費用基本難以削減。
  我們更應該關注地方政府的“三公”支出與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畢竟對於每一個具體的民眾而言,地方政府是實實在在的與我們的生活具體發生互動,也正因如此,西方政治學者早就提出了“以腳投票”的理論,即這一地方政府“不合我意”,我可以“以腳投票”去別處。並且,地方政府本應大量提供着民眾所需的公共品,而具體的某一社區、街道、區、市、地方的民眾,他們的切身利益與需求是相似或者相近的,假如他們能夠擁有對政府支出的詳細知情權與參與權,就可能會有效實現監督權,只有這樣一個個小的微改進不斷産生,民眾對政府財政的監督才能逐步全面實現。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國稅“三公”超21億 稅收成本知多少 2011-07-26
超七成中央部門已公開三公 缺細節引發監督難題 2011-07-25
“三公消費”別成了被動公開 2011-07-25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