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坐坐地鐵再拿主意
2011-07-26   作者:何葦杭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地鐵人滿為患,表面上看是超載問題,存在安全風險。但造成這一表面問題的深層根源,在於旺盛公共交通需求與當前公共服務能力之間的矛盾。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發生後,引起了各地對公共安全的重視和反思。日前,北京市副市長茍仲文強調,地鐵要嚴格落實車廂不超載、電梯不滿荷等“四不”要求,加強地鐵車輛追尾防控等工作。
  禁止超載不僅能夠為公眾提供寬鬆舒適的出行環境,也能化解超載帶來的隱患,提高安全系數,看起來是一個保安全的“良方”。但是,任何理論和想法都不能生存於真空之中,不能忽視所面對的複雜而嚴峻的社會現實。這就需要走進地鐵、融入人群之中去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
  地鐵人滿為患,表面上看是超載問題,存在安全風險。但造成這一表面問題的深層根源,在於旺盛公共交通需求與當前公共服務能力之間的矛盾。在這樣的情勢之下,治本之策應該是大力增加公共交通供給,提升服務能力,比如加快地鐵等公共交通體系建設,升級運營管理水平,提高運輸效率,也就是要在各個方面做“加法”,從根本上緩解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為公共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如果這方面的功課沒做好,片面地搞“限”字當頭,雖然從主觀願望上是為了安全,但在現實執行中可能舉步維艱,甚至適得其反。首先,“禁止超載”的可行性需要打個問號,禁止超載的具體標準是什麼?能不能制定出百姓既認可又有效的措施?如果還是只讓老百姓來承擔安全成本的老路子,註定行而不遠。
  其次,“禁止超載”的安全性更需打個問號。“禁超”之後,地鐵列車的壓力是小一些了,增加了安全系數,但風險並未消失,而是轉移了,一是地鐵車站內會更加擁擠混亂,踩踏等事故危險增大;二是客流從地下分流到地上,加劇公交車的超載程度,同樣增加了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從系統論的眼光看,地鐵“禁止超載”採取“堵”的辦法,雖然是局部調節,但卻會引發連鎖反應,改變目前巨大客流的運行狀態,但又不能提供更好的流通渠道加以疏導容納,其結果不僅是措施本身顧此失彼,更大的危險在於“一弊未除,又興一弊”,産生新的公共安全隱患和不可預見的風險。
  公共安全反思,不只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如果為了安全而硬保安全,而不考慮和破解危害安全的實質性問題,最終也不可能保障安全。如何制定科學、周全的治理方案,拿出切實可行、深得人心的實施舉措,考驗着城市管理者的能力。或許,決策者不妨先試試不少網友的建議:“多坐坐地鐵再拿主意。”相關報道見昨天A04版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地鐵不超載,這事有點懸 2011-07-26
上海地鐵3號線一部奧的斯電梯發生停運事故 2011-07-11
瀋陽第二條地鐵年底通車運營 2011-06-27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