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債務問題引起了國內外許多機構的關注。2010年末中國國債規模6.7萬億元,加上10.7萬億元地方政府性債務,政府負債高達17萬億元,而且79%是銀行貸款,金融風險絕不可忽視。穆迪公司發出了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有可能令銀行業遭遇更大損失,進而威脅到信用評級的警示。一些學者和機構認為,這些債務很可能成為中國未來經濟危機的導火索、引爆點。究竟如何看待地方政府債務率的高低與危機的關聯性?
近日,和某市市長談起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這位市長非常坦誠地告訴筆者説,要大規模地進行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承債的只能是地方政府,目前他所在的城市政府從銀行融資的總額已經達到140億,每年的利息支出接近10億,政府月季末倒貸的壓力非常大,而且未來本地政府的債務還將增加。
從目前來看,政府的債務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不僅中國的地方政府擁有大量的債務,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政府也都在遭受着債務危機的衝擊和重壓,像歐盟的希臘、意大利等因鉅額的政府債務處於國家破産的邊緣。實際上日本的公共債務餘額在2010年末已達到919.15萬億日元,約佔GDP的210%,國民人均負債約721.6萬日元。近年以來,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美國政府也同樣陷入了債務危機之中。美國眼前的麻煩是州政府數千億美元的財政缺口無法彌補,地方政府破産的風險加劇。近期,隨着債務違約期限的逼近,美國總統奧巴馬與國會領袖關於債務上限的談判進行得越來越密集,數次談判均未果。很多人擔心,美國債務上限僵局有可能帶來嚴重的連鎖反應,並可能導致新的金融危機。
中國地方政府大規模銀行債務問題始於近兩年。為應對金融危機,2008年下半年以後,中國政府實施了4萬億的投資計劃。在巨大的投資拉動下,中國經濟率先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但是在投資拉動中,為配合中央政府的投資計劃,原本就是“吃飯財政”的地方政府只能開動腦筋,創新融資平台,從金融機構大量融資。根據審計署審計結果,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107174.91億元,其中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67109.51億元。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餘額與地方政府綜合財力的比率為52.25%。如果按地方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全部轉化為政府償債責任計算,債務率為70.45%。
中國目前正處於城市化的快速階段,公共投資需求旺盛,政府要花錢的地方太多,按照目前中國的財政體制,地方政府從銀行融資是一件很現實的事情。地方政府債務率高低只是危機可能出現的一個方面,最根本的是要看債務背後實體經濟的好壞。正如一個企業,債務率的高低只是觀察企業危機的一個方面,如果這個企業運行良好,即使負債率高一些,這個企業也可能正常運行;如果這個企業運行比較差,即使債務率很低,也會引發危機,甚至導致企業的破産。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如果這個國家經濟高速增長,政府和企業有較高的負債率也不會造成企業或政府的破産。
根據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的審計,10.7萬億對於中國政府來説尚不能構成嚴重的危機,但是這也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問題,因為中國經濟面臨着諸多問題,因此政府債務問題需要從一個更高更遠的角度來審視。
中國政府的債務問題不同於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國,最主要原因是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有巨大的投資空間。問題是巨大的投資會造成嚴重的通脹,今年6月份中國的通脹率已達到6.4%,如果通脹繼續加劇,那麼將會超過百姓對物價上漲的容忍度,很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危機,經濟問題也將變成嚴重的社會問題。但是如果一味緊縮,將會造成許多企業生産經營流動資金的緊張,甚至會加劇一些企業的破産,從而引發就業問題和新的問題。正如去年以來,為了遏制房價上漲,國務院&&了一系列的調控政策,實際上效果並不明顯,反而引起了新一輪房價的上漲,使得二三線城市的房價也大幅攀升,同時還帶動了農副産品,以及工業品價格的上漲。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梳理國內的經濟結構,以及對外的貿易結構。在國內,近期中央又提出了要萬億治水的計劃,實際上是把投資的着力點引向農業,無疑是正確的。筆者認為僅此還不夠,要在改變目前城市化模式的基礎上,實現農村的城鎮化、農業水利設施和農業産業化三位一體發展,政策的着力點最根本的是引導過剩和多餘的資金向農業農村,最終實現城鄉均衡發展。
對於外貿來説,從長遠來看,中國經濟能否在全球化過程中成為贏家,最根本的問題不是出口貿易的增多、出口的産品有多少,關鍵是看人民幣能否成為國際貨幣,並且在國際貨幣中所佔份額的大小。